中医学经络与穴位演示讲稿.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学经络与穴位演示讲稿.ppt

第三节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奇者,异也。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二经脉不同。它们与十二正经的区别是: (1) 它们的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 (2) 它们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3) 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 “八脉”是指奇经共有八条,故称“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一)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 督脉—“总督诸阳” 阳经交会于大椎,称为“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 (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足三阴经又接手三阴经,故任脉称为“阴脉之海”); 冲脉—通行上下前后,渗灌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海”; 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 (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除任、督直接参与十四经气血循环外,其他奇经还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 (三)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 奇经八脉虽然不似十二经脉那样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但它们在循行分布过程中与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以及肾脏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从从而加强了某些脏腑之间的相互沟通。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 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 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 冲脉行于腹胸部、下肢内侧及脊柱前; 带脉环行腰腹部; 阳跷脉行于下肢外侧、腹部、胸后及肩、头部; 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腹胸及头目; 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 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部和颈部。 除带脉外,均自下而上行; 上肢没有奇经分布。 督 脉 1、循行部位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 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 分支2: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向上到下颌部, 2、基本功能 督,有总督、统率之义。 (1) 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 (2)加强肾和脑、髓的联系。 任 脉 1、循行部位 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内侧),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分支:由胞中别出,与冲脉相并,行于脊柱前。 2、基本功能 任,有担任,妊养之义,通“妊”。 (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 (2)任主胞胎:任脉起于胞中,任,含妊养之义。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与女子妊娠有关,为生养之本,故“任主胞胎”。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联络沟通作用 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联络作用主要有:1、联络脏腑与体表 。 2、联络脏腑与官窍。 3、加强脏腑联系。 4、经脉之间的联系: 经别、别络;奇经。 (二)运行渗灌作用 (三)感应传导作用 :得气 、行气、 (四)调节作用 二、 经络学说的应用 (一)阐释病理变化 1、传递病邪 —(1)外邪通过经络内传脏腑 外邪 皮毛 孙脉 络脉 经脉 脏腑 (2)脏腑之间疾病通过经络相互传变:如 肝气犯胃、肝火犯肺、肾阳虚水气凌心射肺。 2、反映脏腑的病变 胃肠火盛 牙痛;肝火上炎 目赤肿痛; 肝气郁结 两胁、少腹胀痛 吴锦梅 中医经络与穴位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 第二节 十二经脉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第五节 老年人不同中医体质穴位保健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学说的概念 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与络的关系: 经—即径,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路线 络—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线 二、经络学说的概念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概念、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精气血神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一)经络学说的形成 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