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福建专用)大二轮复习微专题回扣与规范:第七章 训练4 文化经典阅读.docVIP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福建专用)大二轮复习微专题回扣与规范:第七章 训练4 文化经典阅读.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福建专用)大二轮复习微专题回扣与规范:第七章 训练4 文化经典阅读

训练4 文化经典阅读 温馨寄语 做文化经典阅读题,首先要读懂所给材料。因为所给材料是文言文,言简意赅,有高度的思想性,故应在吃透文字的基础上把握内容、层次,进而把握其思想内涵。考题涉及对孔孟等观点态度的概括、评价,答题要紧扣文本内容具体来答,不要随意套上“仁”“义”“性”“心”等。 1.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②(孟子)曰:“子以为有王者作①,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②至义之尽也。孔子之仕于鲁也,鲁人猎较③,孔子亦猎较。猎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孟子·万章下》) 注 ①作:出现。②充类:含义范围。③猎较:打猎时争夺猎物。 (1)请概括孔子和孟子主张的共同点。 答: (2)孔子和孟子的主张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 (1)都否定“盗”的行为。 (2)(要点)孔子主张“义”比“勇”更重要,小人有勇无义就会成为强盗。孟子认为拿了不该拿的东西就是“盗”,但主张不要走极端,依礼争夺猎物也是可以的。 2.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中①也养②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③。”(《孟子·离娄下》) 注 ①中:合乎中道的人。②养:教育,熏陶。③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意为“贤能的人与不贤能的人之间的距离,就近得不能用寸来度量了”。 (1)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答:(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话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答:答案 (1)要推己及人(或:要行恕道)。 (2)(要点)孔子的话的侧重点是,推己及人是行仁的方法。孟子的话的侧重点是,贤能的人很有必要教育、熏陶不贤能的人(或:教育、熏陶不贤能的人,是贤能的人的道德责任)。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作为仁人,自己想要立身,就要帮助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啊。” ②孟子说:“合乎中道的人要教育、熏陶不合乎中道的人,有才能的人要教育、熏陶没有才能的人,所以人们都乐于有贤能的父亲和兄长。如果合乎中道的人鄙弃不合乎中道的人,有才能的人鄙弃没有才能的人,那么贤能的人与不贤能的人之间的距离,就近得不能用寸来度量了。” 3.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②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②,亦不入于室。”(《论语·先进》) ③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③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④之徒也。欲知舜与⑤也。”(《孟子·尽心上》) 注 ①放:依据。②践迹:踩着别人的脚印走。③孳孳:即“孜孜”。④“跖”,春秋时的大盗。⑤间:不同。 (1)孔子和孟子都批评了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明。 答:(2)对于如何才能成为“善”人,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的见解?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 (1)都批评了过分关注“利”的人。(意思对即可) (2)孔子认为多向别人学习,才能使自己的学问道德登堂入室,成为“善”人。孟子认为自身要积极主动行善,并注意克服求“利”思想的影响,才能成为舜一样的“善”人。 4.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①诸枉②,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②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③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 注 ①错:通“措”,放置。②枉:不正直、邪恶。③世臣:即“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朱熹)。 (1)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答:(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话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答:答案 (1)都主张要选贤任能。 (2)孔子认为能否任用正直的人才帮助治理国家关乎民心向背,侧重选拔贤才的重要性。孟子则侧重如何选拔人才,认为选拔人才应谨慎、尊卑有序,应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且经仔细考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