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性尊严作为民生之本的宪法权利-江汉大学期刊社
第25卷 第3期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25 No.3
2008年9月 JournalofJiangh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Sep.2008
人性尊严:作为民生之本的宪法权利
杜承铭
(广东商学院 法学院,广州 510320)
摘 要:有尊严、不羞辱是人性尊严的具体体现,人性尊严是宪法权利的基本内核。民生之本首先在于人应该
有尊严地生活、工作。没有尊严便谈不上民生。我们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必然要求我们的宪法应当给予人性尊严以
应有的基础性地位,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国际人权公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尊严权;民生;宪法权利
中图分类号:D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9X(2008)03006007
社会底层人的生存状态和底层的尊严问题随着 大众情怀。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
① ②
“黑砖窑事件”、“卖乳讨薪事件” 、“感恩门事件” 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
的出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更加突显 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
出其现实意义,也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和社会重视的 精神特征的统一形态。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
热点问题。正如评论家何三畏先生所言,穷人需要 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
一个保底的尊严。人们特别是底层人并没有随着社 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尚书 ·五子之歌》中的“民惟
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变得越来越有尊严、不羞辱,相 邦本,本固邦宁”,构成了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核
反,羞辱事件却越来越变得让人麻木、习惯。过一种 心;《管子 ·霸业》指出,“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
有尊严的生活,是人之为人的起码要求。“人之作 乱则国危”;《左传 ·庄公三十三年》强调,“政之所
为人的要求和尊严……是内在于每个人自身,是人 兴,在顺民心”;《孟子 ·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
[1]
之天性、民之本性。” 正因为人不是手段而是 目 之,君为轻”等论断,也客观反映了古代先贤对民生
的,因此,每一个人都有着任何人和机构不可剥夺的 问题的重视。但事实上,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民生
生命尊严。有尊严、不羞辱是人人平等地生活、社会 问题很少受到真正的重视。1905年,孙中山首次提
和谐发展的基本内涵。有尊严、不羞辱不仅仅在于 出民生主义,认为民生是历史的重心,人类求生存是
防止直白的羞辱,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对“那些看起 社会进化的定律。他将民生问题概括为衣、食、住、
来很文明的羞辱形式,甚至是在善意的动机驱动下 行四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民生的内
[2]
的羞辱,特别是来 自公权力的羞辱” 的禁止与防 容和要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当前,民生主要是
犯。在实行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不得不追问:关注 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基本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
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国家的公民 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的状况等等
都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究竟如何实现?作为 ③
与人民生产、生活和生命有关的事。从宪法的视角
国家根本法的宪法,能否积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