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13疟原虫》.pptVIP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疟 原 虫 Malaria Parasites 历史回顾: 寄生于人体疟原虫有4种: 生活史概述 肝细胞内的发育(红细胞外期 ) Exo-erythrocytic cycle 注入的子孢子 侵入人肝细胞进行裂体增殖 (速发型) 子孢子 红外裂殖体 裂殖子 sporozoite E-E Schizont Merozoite (迟发型P.v.) 进入红细胞 P.v. 8d; P.f. 6d; P.m. 12d 红细胞内的发育(红细胞内)Erythrocytic cycle 肝细胞释放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的发育、增殖。 1、滋养体 2、裂殖体 3、配子体 红细胞内期裂体增值 (RBC内增殖) Erythrocytic cycle 发育:环状体 大滋养体 (Ring form) (Trophozoite) 增殖:未熟裂殖体 成熟裂殖体(子) 配子体形成 (Mature schizont) M?吞噬 人体内疟原虫发育与临床关系 感染期:子孢子 感染方式途径: 宿主及寄生部位: 配子体形成:传播 红内期:致病,病原诊断 红外期:潜伏期,复发(P.v.) 几种疟原虫红内期形态比较 疟疾发作 发热阈值:引起发作的血中疟原虫的最低数量 P.v. 10-500/mm3 典型症状: 周期性寒颤,发热,出汗 机理: 后 发作间隔:P.v. 隔日;P.f. 隔天或 不规则;P.m. 隔二天 裂殖子 RBC碎片 残余和变性HB 入血 吞噬细胞 内源性致热原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疟原虫代谢产物 外源性致热原 典型症状:周期性寒战、高热、出汗, 每次6~10h. 冷:全身颤拦、皮肤鸡皮样、面色苍白,口唇与指甲发紫等;夏天盖几层棉被也不暖。 热:面色绯红、皮肤灼热;T:39-40℃可伴头痛\全身酸痛,小儿或严重成人可发生惊厥、谵亡或昏迷。 汗:大汗淋漓、体温急降,乏力。 热型:即周期性与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 pv、po —48h; pm—72h; pf—~48h,渐不规则 37C 0 发烧 发烧 裂体增殖 48h 隔日 PV热型与原虫发育的关系 3、再燃(recrudescence):疟疾患者治疗未彻底或未经治疗,极少量疟原虫潜于血中,停止发作 ;经过数周,在无再染的情 况下,潜伏的红内期疟原虫大量增殖又出现症状发作。一般在初发后3月内出现; 可能与残存的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大量 增殖有关。 复发(relapse):指疟疾患者经治疗,红内期疟原虫全被消灭,症状停止发作;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由于肝内休眠体复苏入血增值,出现症状发作。一般在初发后数周到一年内出现; 可能与迟发性子孢子有关。 (Pf与pm只有再燃;pv与po再燃、复发均有) 4、贫血: 机制: 1)与RBC大量直接破坏有关。 2)脾亢,巨噬细胞增多,吞噬增强 3)骨髓中RBC生成障碍 4)自身免疫破坏RBC * * 疟疾(malaria )的病原体。 先症后虫 1880年法国人Alphonse Laveran在疟疾病人红细胞中发现疟原虫。 1897年英国人Ronald Ross发现蚊虫与传播疟疾的关系. 意大利医生引发人类疟疾 1948 -1960年 Shortt及Garnham证实了人类疟原虫的肝细胞外期。 1977-1980年 Lysenko 和Krotoski等 提出“休眠子”假说。 3千多年前,象形“疟”的文字。 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及以后国内外某些医学家均认为疟疾是 “瘴气”所引起的。 mal坏的糟的aria空气 是世界六大热带病和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人类危害极大。 malaria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各国,20亿人口在疫区。非洲,东南亚,南美等地区。每年死于malaria的儿童约100万。我国在华南、华中的某些地区,特别是云南和海南省,因此,malaria仍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之一。 罕见 热带 48h 卵形疟 卵形疟原虫 (Plasmodium ovale P.o) 少见 热带 72h 三日疟 三日疟原虫 (Plasmodium malariae P.m) 海南、 云、贵 热带 亚热带 36—48h 恶性疟 恶性疟原虫 (Plasmodium falciparum P.f) 普遍感染流行最广 温带 48h 间日疟 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 P.v )

文档评论(0)

hhh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