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临床表现和诊断》.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革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概 述 登革热(dengue fever)和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是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前者其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部分病人有出血倾向,病死率低;后者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 发病机制    登革病毒通过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至一定数量后,即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然后再定位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病毒再复制至一定程度,释出于血流中,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临床症状。 发病机制 体液中的抗体可促进病毒在上述细胞内复制,并可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抑制骨髓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导致其减少,出血倾向。 发病机制 三种假说:二次感染、病毒变异、促进性抗体。 病毒及抗体抑制骨髓白细胞、血小板系统。 全身微小血管损伤导致出血倾向及其蛋白渗出。 病理改变 1、登革热:肝、肾、心和脑均有退行性变。心内膜、心包、胸膜、腹膜、胃肠粘膜、肌肉,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皮疹中小血管内皮肿胀、血管周围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瘀斑中广泛血管外溢血。 2.登革出血热:主要病变为全身血管损害引起的血管扩张、充血,导致出血和血浆外渗。消化道、心内膜下、皮下、肝包膜下、肺及软组织出血。内脏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周围出血、水肿及淋巴细胞浸润。肝脾及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增生,肝实质脂肪变并有灶性坏死。肺充血及出血,间质细胞增多。肾上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及灶性出血、球状带脂肪消失,有灶性坏死。骨髓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临床分型 典型登革热 轻型登革热 重型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与登革休克综合征 典型登革热 :发热、全身毒血症状、皮疹、出血 急性起病,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发热持续3-7天,热型多不规则或呈双峰热。常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部分有眼眶后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 典型登革热 于病程3-6天出皮疹(或热退后出疹),呈多样性。(皮疹先是充血性,1-3天后变为点状出血疹,多见于四肢。多有痒感,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疹型以斑丘疹、麻疹样、猩红热样皮疹或皮下出血点为主。 同一患者可见多种形态不同的皮疹。持续3-4天。 束臂试验呈阳性。 于病程5-8天约25-50%病例有出血倾向。 轻型登革热 表现类似流感,发热不超过39℃,全身疼痛轻,皮疹少或无皮疹,一般不出血,浅表淋巴结常肿大,病程短(1-4天)。流行期间此型病例较多,容易误诊。 重型登革热 起病时如典型登革热表现,但在病程3-5天时突然加重,表现为脑膜脑炎的症状和体征。有些病例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甚至出血性休克。多于24小时内死亡。此型在临床上不符合登革出血热的诊断。 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中枢衰竭。 登革出血热(DHF) DHF是DF的一种严重类型,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发热、肌痛、腰痛、但骨、关节痛不显著,而出血倾向严重,如鼻衄、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血浓缩,红细胞压积增加20%以上,血小板计数100×109/L。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登革休克综合征 (DSS) DSS通常是DHF发展的结果,具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 目前国内登革出血热诊断标准 (1)有典型登革热临床表现; (2)多器官较大量出血; (3)肝肿大。 具备以上2~3项,同时血小板在 100×109/L以下,血细胞比容增加20% 以上者。 同时伴有休克者,为登革休克综合征。 WHO登革出血热临床诊断标准 DHFⅠ级:有发热、皮疹、束臂试验阳性、血 小板减少、血液浓缩(HCT变化>0.2; 出现胸腹水或低蛋白血症等) DHFⅡ级:除有Ⅰ级的表现外,还有出血; DHFⅢ级:除有Ⅱ级的表现外,还有轻、中 度休克(血压下降、脉压< 20mmHg、 脉搏速弱、皮肤湿冷、 烦躁不安) DHFⅣ级: 除有Ⅲ级的表现外,休克程度深 重,测不出血压

文档评论(0)

hhh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