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乡医学历教育中基课件》.ppt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乡医学历教育中基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学基础 07乡医班 目  录 一、绪言 二、哲学基础 三、藏象 四、精气血津液 五、经络学说 六、病因 七、病机 八、养生及防治原则 九、四诊 十、辨证 绪  言 一、中医学的概念:  中医学是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属自然科学范畴――研究人的生命活动规律 属社会科学范畴――人具有生物、社会双重属性 受古代哲学影响――精气、阴阳、五行为思维方法          多学科交互渗透――天文、气象、地理、物候、农学、数学等。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起源: 2.形成――战国至秦汉(有文字记载) 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难经》――释《内经》之疑,补《内经》之不足    《伤寒杂病论》――创立辨证论治体系 《神农本草经》――药物学理论导源 3.发展 (1)魏晋隋唐时期――充实、系统  王叔和《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孙思邈《千金方》――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2)宋金元时期――争鸣、创新 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三因学说” 刘完素倡导“火热论”――寒凉派 张从正谓“邪去正自安”――攻邪派     金元四大家    李杲强调“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补土派                      朱丹溪“相火论”――滋阴派 (3)明清时期――继承、发展 本草的发展――李时珍《本草纲目》 吴有性《温疫论》创“戾气”说     温病学 叶桂《温热论》创“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吴瑭《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理论  说形成 瘀血理论的形成――王清任《医林改错》 (4)近代与现代――整理、汇通 整理继承――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集古今医学之大成 中西汇通――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为代表 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 1、整体观念的概念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思想,谓之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内容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 生理上的整体性:人体由若干脏器,组织器官组成。这些脏腑组织器官尽管形态,功能各异,但都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整体。 (五脏一体观) 2)病理上的整体性:中医对病理变化的研究首先着眼于整体,因局部病变可以引起全身的病理反映,全身的功能失常也可以在局部反应出来,所以,中医辨证治疗,分析病因病机也都是把局部病变与全身情况统一起来分析。  例如:肝火:传肺——肝火犯肺――胁痛咯血 3) 诊断治疗上的整体观  由于各组织器官在生理和病理方面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所以,在诊治疾病时,可通过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变化了解和判断内在脏腑的病变,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主要理论依据:“有诸内,必形诸外”、“整体调节”。  察外知内,以候全身;探求病源,整体调节 (2)人与外在环境的整体性  人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中,人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当然,人又会反过来影响社会和自然环境。所以,人与自然、社会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天人相应观) ①四季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②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③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 2)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人能影响社会,社会变动也对人发生影响。 社会的治与乱 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改变 影响人体生理、 社会环境的改变      病理和治疗 例如: 社会进步—物质,精神生活丰富—促进人类健康 社会动荡,环境污染—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危害人类健康 (二)恒动观念 (三)辨证论治 1、病、证和症的概念 病—即疾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过程。如感冒、痢疾、疟疾、麻疹、哮喘、中风等。 症—包括症状和体征,是指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 症状――病人主观的异常感觉或行为表现――发热、咳嗽、头痛。 体征――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面黄、目赤、舌红、脉数等。 证—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等内容,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特征。 病、证、症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病:可分为各个不同的阶段 症状(主观感觉)  体征(客观表现)          分析、综合、归纳               特定的、   一组症状、体征(证) 有内在联系的、              全面揭示

文档评论(0)

hhh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