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栓形成过程 一、血小板、血管、凝血因子 二、血栓形成过程 1、血小板的黏附 2、血小板的释放 3、血小板的聚集 4、内、外源凝血系统 血小板 大动脉 大动脉 内膜:内皮——单层扁平上皮W-P小体vWF 同时 和胶原纤维及血小板结合 内皮下层——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和少量平滑肌细胞 中膜:平滑肌纤维:病理情况下,可迁入内膜,产生结缔组织成分,使内膜增厚,动脉硬化重要环节 弹性膜:40—70层 少量胶原纤维 基质主要是硫酸软骨素 外膜:疏松结缔组织 中动脉 血管内皮细胞的合成及分泌功能 1、前列环素PGI2和NO:抗血小板粘集作用; 2、 ADP酶:把ADP转变为抗血小板粘集作用的腺嘌呤核苷酸; 3、凝血酶调节蛋白:内皮细胞表面的凝血酶受体,与血液中凝血酶结合,激活蛋白C(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蛋白),后者再与内皮细胞合成的蛋白S协同,灭活凝血因子Va和VIIIa; 4、膜相关肝素样分子:在内皮细胞表面,与抗凝血酶III结合,灭活凝血酶、凝血因子X、IX等; 5、蛋白S:与蛋白C协同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的合成及分泌功能 6、 t-PA: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7、TFPI: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糖蛋白,K1,K2,K3串联,分两步(1)K2与FXa结合,直接抑制FXa的催化活性,同时TFPI变构,(2)Ca2+,TFPI变构,FVIIa-TF结合,形成FXa- TFPI- FVIIa-TF,灭活FVIIa-TF复合物。 8、抗凝血酶III,肝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 9、 von Willebrand因子:介导血小板与内皮下胶原黏附; 10、PAIs: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的抑制因子,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凝血因子 国际命名的凝血因子 因子Ⅰ 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因子Ⅱ 凝血酶原 prothrombin 因子Ⅲ 组织因子 tissue thromboplastin 外源性 非存在于血液 因子Ⅳ 钙离子 Ca2+ 因子Ⅴ 前加速素 proaccelerin 因子Ⅶ 前转变素 proconvertin 因子Ⅷ 抗血友病因子 antihemophilic factor.AHF 因子Ⅸ 血浆凝血活酶成分 PTC 因子Ⅹ Stuart-Prower factor 因子Ⅺ 血浆凝血活酶前质 PTA 因子Ⅻ 接触因子 contact factor 内源性 因子ⅩⅢ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fibrin-stabilizing 此外:此外有前激肽释放酶(PK)和高分子激肽原(HK)来自血小板的磷脂。。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血浆或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 主要特点:1、除组织因子外,其余均在血液中,且多为肝脏合成。组织因子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存在于大多数组织细胞,生理情况下不表达。 TF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属辅助 因子,与Ⅶ结合并使Ⅶa催化效力增加千倍; 2、除因子Ⅳ是Ca2+外,其余均为蛋白质; 3、因子Ⅱ,Ⅶ,Ⅸ,Ⅹ,Ⅺ,Ⅻ,ⅩⅢ和前激肽释放酶是蛋白内切酶,以酶原形式存在,需激活才有活性; 4、因子Ca2+,Ⅲ,Ⅴ,Ⅷ和高分子激肽原在凝血反应中起辅因子(非酶促)作用; 5、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需维生素K,为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 6、Ⅴ, Ⅷ是最不稳定的因子。 血小板的黏附 黏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时出现;主要由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GP)受体,主要是 GP 1b,内皮下成分(主要为胶原纤维)及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WF)参与。 黏附后血小板被激活,出现释放反应 血小板的释放 血小板受刺激后,主动外排生物活性 物质的现象。 致密颗粒:5-HT、ADP ATP、钙离子、肾上腺素 ?-颗粒排出: PF4(血小板因子IV)、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凝血酶敏感蛋白 溶酶体:酸性蛋白水解酶、组织水解酶 血小板的聚集 主要有ADP、纤维蛋白原、ATP、Ca2+、 TXA2、凝血酶、5-HT、GPII b等参与。 外源性ADP——可逆——第一时相 内源性ADP——不可逆——第二时相 血小板聚集机制:凡能降低血小板内cAMP浓度,提高游离Ca2+浓度的因素,均可促进血小板凝聚,反之,抑制凝聚。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内重要的反应:血小板质膜中有花生四烯酸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脱落环加氧酶PGG2和PGH2(很不稳定) PGE2和PGF2a PGG2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IDF精华荟萃1-降低餐后血糖新策略》.ppt
- 《巨R波形ST段抬高的特性及其临床意义》.ppt
- 《心动过速心肌病的再认识》.ppt
- 《喉罩(LMA)的临床应用》.ppt
- 《古代刺法概述gdcf》.ppt
- 《傅超美-中药传统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ppt
- 《眼科学基础(哈尔滨医科大学)》.ppt
- 《生气通天论》.ppt
- 《心内科常见急诊的诊断与处置》.ppt
- 《白春学-呼吸衰竭》.ppt
- 深入剖析2025年模具行业数字化设计仿真技术应用与实施路径报告.docx
- 农村电商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与市场拓展报告.docx
- 2025年交通运输行业数字化技术应用与商业模式创新报告.docx
- 农村电商行业竞争格局与2025年市场拓展机遇报告.docx
- 2025年智能家居语音交互系统在智能家居家庭娱乐场景下的互动体验报告.docx
- 2025年食品添加剂在食品添加剂行业市场营销中的安全性评估与使用报告.docx
- 2025年产业转移园区建设风险预警与社会稳定性保障方案.docx
- 农村电商行业现状调研报告:2025年新模式与机遇分析.docx
- 2025年在线医疗咨询用户问诊信任度分析:医生资质评估与问诊体验优化建议分析.docx
- 人工智能在金融客户服务个性化推荐中的应用,2025年市场前景趋势分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