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建设工程造价审计概述方案研究.ppt
本讲内容简介: 造价含义 造价构成 计价模式 方式方法 演化路径 是指建设项目预期或实际的全部建设成本。建设成本对应于投资主体和项目建设单位而言的,(业主)建设成本的外延是全方位的。……“大造价” 通常是指建设市场上发包工程(预期或实际)的承包价格,最普遍的如“建设工程施工承包价格”(即“建安工程造价”)。随着承发包模式的不同,承包价格的涵盖范围有所不同,但即使对“交钥匙”工程而言,也不是全方位的。……“小造价” 广义造价 狭义造价 1、“ 造价含义” 项目建议书/ 可研阶段 ① 初步设计阶段 ② 技术设计阶段 ③ 施工图设计阶段④ 招投标阶段 ⑤ 合同实施阶段 ⑥ 承包商竣(交)工验收阶段 ⑦ 初步投资估算/投资估算 概算造价 修正概算造价 预算造价 合同价 中间结算价 竣工结算价 业主竣工(综合)验收阶段 ⑧ 实际造价 施工合同生命期 目前, 建设工程施工承包价格(也即“小造价”)的形成在形式上基本是采用市场机制, 但建设工程总造价的形成(也即“大造价”), 除了施工承包价格外, 其余阶段/部分可能由于市场化程度不足, 仍带有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的痕迹。在②或④之前发包时,合同价如何考虑? 多次性 …由工程建设程序所决定(“渐进明细Progressive Elaboration ”) 2、“造价构成” 制造成本法 “小造价”构成 “大造价”构成 单件性 …由建筑产品和生产的技术经济特点所决定的(临时性Temporary 、 独特性Unique )。 思考:单件性的工程产品价格如何市场化形成? 3、“计价模式” 事前约定价款式 事后补偿费用式 —事后商定,按“实”结算? —事前商定,或事前竞定 不过,目前全球建筑市场主流理念仍是强调事前的合同约定,而非在定标后进行合同谈判。 (08)3.1.1 工程量清单应由具有编制能力的招标人或受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人编制。 投标人各自计算工程量(施工图预算计价方式) 业主提供统一工程量(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 招标方式下:①‘重复劳动’; ②‘因漏而中’; ③‘压量抬单’ “计价单元”的“造价”=工程量×单价 延伸思考:上述两种方式的前提条件是需要具备足够细化的图纸以便业主能提供准确的工程量或承包商能计算出准确的工程量,否则,必须要在管理模式和计价方法上进行突破! 4、“计价方式和方法” 两种方式的基本区别:工程量提供主体不一样! “计价模式”和“计价方式”指出了合同造价计取的基本思路,但如何具体得出造价呢?也即总造价是如何“组合”构成的呢?虽是“单件性”但具“组合性”,带来明确造价细化构成的“可能”!但值得思考的是,一定有“必要”了解造价细化构成吗? ? 组合性…由工程项目“系统”构成的特点所决定,可分解性(WBS)是项目管理方法(包括计价方法)使用的前提。 “定额”计价法(遵循定额规则列项、计量,施工图预算计价方式一般采用此法) “清规”计价法(遵循清单规范列项、计量,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一般采用此法) “计价单元”的“造价”=工程量×单价 两种方法的基本区别: 造价组成列项不一样;工程量计算规则不一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63号 2008, 自2008年12月1 二○○八年七月九日 —— 以政府颁布定额为计价法定依据,也就是“量、价、费”都严格按照政府定额及相关文件执行,这种“传统的定额计价” (即“狭义的施工图预算计价方式”)实质就是“政府定价”。 —— 大多是采用直接委托模式,双方严格执行政府定额来确定造价。 —— 主要体现为“预算加签证”和“预算包干价”两种形式。 A、“计划式”的工程定价—— 计划经济时代及改革初期 B、“管制化”的工程定价—— 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 —— 以‘业主标底’为评判依据:有很长时间以‘业主标底’为“纲”,此时虽挂招标之名,实乃典型“政府指导价”!且标底易泄露! —— 以‘评标标底’为评判依据:一般“评标标底” 比“业主标底”低一点,但此时招标竞争目的实质仍是寻求和“评标标底”接近的投标价格。当然,采用‘评标标底’的主要目的可能是防止标底泄露吧! —— 建设部1992年提出 “统一量(以政府颁布定额的消耗‘量’为计价法定依据)、指导价(执行政府动态公布的资源价格)、竞争费(也不能完全竞争,由于用与“评标标底”的偏差幅度来对投标总价进行控制。)”! —— 很长时间我国工程市场是对这种“管制价格”进行“激烈”竞争,典型的政府干预市场。既然具有较强可观测性的价格指标的竞争程度被限制了, “理性”的投标主体肯定会寻求其他方面的竞争优势,为腐败滋生提供了空间。 —— 若“管制价格”与 “市场均衡价格”不一致,这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