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义守大学九十七学年第一学期‘华语文学与思想’课程教学补充资料
義守大學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華語文學與思想」課程 補充參考資料方 俊 吉 編 壹、〈學記〉 補充參考資料一、認 識《禮記》 《禮記》一書為先秦儒者們論述「禮」的意義、精神及重要性,或論述與「禮」相關之種種問題的一部集體作品。南宋、大儒朱熹以為《禮記》是專為解析《儀禮》一書之作,因而說:「《儀禮》,禮之根本,而《禮記》乃其枝葉。」後儒也有隨著認定《儀禮》是經,《禮記》是傳。至於晚近,廖平則以為《禮記》的內容,有先師經說,亦有子、史雜鈔。除解說今文《儀禮》之外,尚涉及古文《逸禮》、《周禮》、《左傳》、《孝經》等古籍。實為一混合古今文學之叢書。據西漢、劉向《別錄》所載:「古文《記》二百四篇」而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則載:「《記》百卅一篇」 今所傳之《禮記》,有經漢儒、戴德刪古本而為八十五篇,後世稱《大戴禮》外,有由戴德之姪戴聖所刪之四十六篇,東漢、馬融增加〈月令〉、〈明堂位〉、〈樂記〉,合而為四十九篇之《小戴禮》。東漢、經學大師、鄭玄受業於馬融,為《小戴禮》作注,於是,《小戴禮》大行於世,唐、孔穎達進一步為作正義。中古以降,經學以十三經為核心,其中,《禮記》即以《小戴禮》四十九篇為代表。 二、認識〈學記篇〉 〈學記〉是小戴《禮記》四十九篇中的第十八篇,是記敘古代大學的「教」與「學」的相關法則,並敘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古代先哲許多有關教育的明訓。確實是一篇最足以代表中國古代教育法則與理念的一篇重要文章。 三、〈學記篇〉中重要之文句與片段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脩焉,息焉,游焉。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為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脩;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 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能博喻,然後能為師。能為師,然後能為長。能為長,然後能為君。故師也者,所以學為君也。是故擇師不可不慎也。記曰:「三王、四代唯其師」其此之謂乎!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 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後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學矣。 古之學者,比物醜類。鼓無當於五聲,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於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學無當於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師無當於五服,五服弗得不親。君子曰:「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於此四者,可以有志於本矣。 貳、〈西銘〉補充參考資料 一、張載之生平概略 張載字子厚,世居大梁(今山西省天鎮縣東北),寄籍於鳳翔府郿縣的橫渠鎮(今陝西省岐山縣東南),後世人尊稱他為橫渠先生。他生於宋真宗天禧四年(西元1020年),死於宋神宗熙寧十年(西元1077年),他是二程兄弟的表叔,論年齡他和邵、周都屬同一時期的學人,而且他們五個人又都曾彼此見面談論過學問。 他少年志氣昂揚,才華橫溢,尤其好談用兵道理。在十八歲那年,他書謁范仲淹,暢論世局,並表白抱負,很得到賞識。范仲淹看他是俱有潛力的才俊之士,就指點他多讀中庸一書。受了這番鼓勵,使他醉心於真理的追求;後來又研究佛老思想,反覆窮求,苦無心得,所以又轉而探討六經要義。直到他和二程兄弟(明道、伊川)見面談論起易理的精奧,恍然自感所見之貧乏,即時中輟講學,並且誠懇地告訴學生們說:「我所研究的易經,遠不及程家二兄弟的廣博深入,希望大家多跟他們學去。」這是何等虛心謙讓的襟懷。也正因此,他盡棄異學,潛心於儒家經籍的研修。 張載在三十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