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10数-教材分析研讨.ppt
整除概念 传统教材:如果a÷b=q,那么a能被b整除,b是a的因数,a是b的倍数。 a÷q=b, 所以a也能被q整除,q是a的因数,a是q的倍数。 课标教材:如果a=bq,那么b、q就是a的因数,a就是b和q的倍数。 编排目的 1.精简概念,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2.更加关注数学的思想、方法。 第一个知识点 因数与倍数的认识 教材剖析 本节课是从P12—P14的例1、例2。 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前提是在非0的自然数中 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 求法多样 有序思考,不重不漏 书写顺序,从小到大 用集合图表示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抽象概括出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3点) 一方面巩固了对倍数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为后面学习2、3、5的倍数的特征做准备。 归纳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3点) 任务: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探索求一个数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3)能正确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倍数。 (4)用集合图表示出一个数的因数、倍数。 (5)明确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重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探索求一个数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难点:明确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1.本单元中数的范围为什么是非0的? (1)0是任何自然数的倍数。 (2)任何自然数都是0的因数。 (3)0和5的最大公因数既没有实际意义,也没有数 学意义。 (4)任意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0,这样的 研究没有任何价值。 知识把握 2.本单元中数的范围在1~100之间。 (1)找某个自然数的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在10以内。 (2)找某个自然数的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在100以内。 3.在写一个数的倍数时,如果没有范围限制,应加写“……”,用集合图表示时,也要写“……”,因为,一个数的倍数集合是一个无限集合。 4.当带领学生理解“一个数的最小因数为什么是1”?“一个数的倍数为什么无限多”?“为什么没有最大的倍数”?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都用到了有关自然数的知识。所以我们要把握自然数的基本特点: ①任何一个非0的自然数都是由1组成的; ②相邻的自然数之间总差1; ③自然数是一个无限的集合,只有最小的、没有最大的。 教学建议 1.虽然本套教材不是从过去的整除定义出发,而是通过一个乘法算式来引出因数和倍数概念,但在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只是略去了许多中间描述。 (1)在研究之前,要使学生明确,只有在这个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积都是非0的整数的情况下才能讨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教学时,教师应举出一些反例加以说明,使学生区分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与区别;本单元倍数与倍的联系与区别。如5×0.8=4,虽然等式成立,但不能说5和0.8是4的因数,或4是5和0.8的倍数。 3.因数与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因此,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语言是否规范,借助研讨使学生体会相互依存的关系。 4.找一个数的因数,就是利用积与因数的关系。所以,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可经历两个阶段: 不画出窗户可以吗? 知识新点:一个组合图形 内容要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方式:利用方格纸画 任务: (1)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 (2)认识组合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 (3)探索并掌握(两种方式的)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 (4)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重点: (1)整体认识轴对称的特征。 (2)探索并掌握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知识把握 1.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是什么?“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小学要求到什么程度?不要求准确概念,只要能用“对折”、“重合”就可以。 2. 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小学要求到什么程度?不要求准确概念,只要知道“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其中含着两个要素,即对称点和距离。 3.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如何区分? 如何区分? 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关键要抓住两点:一是沿某直线对折;二是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关键也要抓住两点:一是绕某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