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唐七言诗发展变迁投稿改后有译文.docVIP

先唐七言诗发展变迁投稿改后有译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唐七言诗发展变迁投稿改后有译文

先唐七言诗发展变迁刍议 三明学院 王晓暖 内容提要: 先唐七言古诗起源于民间歌谣,受文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规律的影响曲折地发展着。文人七言诗从模仿民间歌谣始,经过了草创期,即以单句或短篇为主;到发展期,曹丕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具有开拓意义的诗史地位,后来鲍照在七言诗诗句、用韵方面取得突破,至此才最终成熟起来;至唐代李白、杜甫手中,已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七古风貌,最终赶上五言诗,形成五、七言诗并驾齐驱的局面。 关键词:七言诗 起源 发展 变迁 先唐七言诗,确切说是七言古诗,它的起源并不比五言诗迟。清人陈仅在《竹林答问》中早就说过:“论古诗之源,则五七言同时。”[1]但由于七言诗在兴盛、收录等方面都不如五言诗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与氛围,使得对七言诗起源问题的论著较少。从上古始,人们对七言诗的起源,说法颇多,主要有: 第一,《诗》、《骚》说。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是晋人挚虞,他的《文章流别论》,在叙述七言诗特点时说:“七言者,‘交交黄鸟止于桑’之属是也,於俳谐倡乐多用之。……夫诗虽以情态为本,而以成声为节。然则雅音之韵,四言为正,其余虽备曲折之体,而非音之正也。”[1]认为七言诗是类似于《诗经·秦风·黄鸟》的七言句,没有直说七言诗起源于《诗经》,只表达了类似意思。直接受其影响的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章句》篇中说:“六言七言,杂出诗骚。而(两)体之篇,成于两(西)汉。情数运周,随时代用矣。”[1]对七言诗起源于诗骚的观点比较明确了。刘勰之后,持此论者,有明人胡应麟、清人钱大昕、赵翼等,但他们大都从文人创作的角度来立论。将这种理论论述较为完整的是陈钟凡在《汉魏六朝文学》一书中的一段话,他说:“七言诗是从楚调诗变来的.最初汉人做的七言诗,如高祖的《大风歌》,武帝《瓠子歌》,《秋风辞》,《天马歌》,昭帝《黄鹄歌》,《淋池歌》及李陵《别歌》等,皆每句中间夹用“兮”字,这是第一期的七言,中间惟有司马相如《琴歌》夹用无“兮”字句。……至东汉安帝时张衡作《四愁诗》除第一句外,其余皆为七言。……这是由楚辞派变成七言诗的遗迹,可算得第二期得七言诗。至曹子桓作《燕歌行》,七言诗乃完全成立。” [1] 第二,《柏梁联句》说。首先提出是仕于宋、齐、梁三朝的任昉.著有《文章缘起》一卷,其间叙述五、七言诗起源时说:“五言诗,汉骑都尉李陵《答苏诗》。六言诗,汉大司农谷永作。七言诗,汉武帝《柏梁殿联句》。” [1]之后刘勰虽未肯定七言诗起源于《柏梁》,但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却肯定“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 [1]的存在。晚于刘勰的刘孝标在注释《世说新语·排调》“王子猷”条“云何七言诗”句称:“《东方朔》传曰:‘汉武在柏梁台上,使群臣作七言诗。’七言诗自此始也。” [1]宋末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论及七言诗的起源时,完全继承了任昉的观点,还指出五言起于李陵苏武,七言起于汉武《柏梁》。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指出“《骚》之《九歌》,皆七言所自始”,还指出:“纯用七言而无杂言。全取平声而无仄韵,则《柏梁》始之,《燕歌》、《白纻》皆此体。”清人赵翼《陔于丛书》认为楚辞《招魂》、《九招》中的七言,只是杂言中的七言诗句,“特尚未以为全篇”,故说:“至《柏梁》则通体七言,故后世以为七言之始耳。”这些足以看出,七言诗起源于《柏梁》之说,是有一定影响的。 第三,“委巷歌谣”说。此说是余冠英先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文月刊》发表《七言诗起源新论》一文中的经典之论。简言之,他认为七言诗体的源头是民间歌谣,七言诗从歌谣直接或间接升到文人笔下,其体制上的一切特点都可在七言歌谣中找到根源。流传在口头上的谣谚,为诗歌之先声,而这些谣谚用文字记录下来,就变成了诗歌作品,这是语言文学发展的规律。如承认《柏梁联句》这种“悉句实字之篇”的七言诗为正格,那它一定也有个发展过程。而我们从谣谚中寻找七言诗的起源,正是遵循这一发展规律,此说法较为可信。 当然,我们也该看到七言诗的出现,最主要是诗歌本身发展的内部规律所致,即诗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偶言到奇言的过程,我们从诗歌发展来验证这一观点。上古劳作技术简单,语言文学不发达,在劳动环境里产生的诗歌只能是简单节奏的简短诗歌。一言一般不能构成句式,只能始于二言,二言统领诗坛后,往后发展就轮到三言继位为诗坛主帅。但二言是双音节句,三言是单音节句,人们对三言一下还感到不太习惯。实际上,文学体制的发展,必然不能完全脱离旧的基础。于是人们发觉二言诗自然向前发展是将两句重叠起来成为一句,形成四言体。所以,诗歌史的发展又越过了奇言——三言体,而选中了偶言——四言体来主霸诗坛。但三言体并不是没有,在当时一些二、四为主的诗中就有三言句。这表明诗歌发展有一个探索、比较、逐渐演化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