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外交思想与中苏关系正常化.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邓小平外交思想与中苏关系正常化

【内容提要】?1989年5月,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且在此基础上平稳发展,顺利实现了从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过渡。这是中苏(中俄)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对现代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同志根据他对世界各种矛盾的全面分析和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适时地提出了一整套应付风云变化世界形势的原则、方针和政策。正是在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苏关系在80年代末实现了正常化。   【关键词】 邓小平外交思想??中苏关系??中俄关系??正常化   【作者简介】 陈小沁,1970年4月生,1996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讲师。(北京100872)      今年是中俄建交50周年。当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的历史时刻,回顾中俄两国50年的风雨历程,特别是邓小平外交思想在中苏关系正常化中所起到的伟大作用,对于我们深入学习邓小平外交理论,致力于建设中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简要的历史回顾 ?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后,苏联是第一个宣布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49年底至1950年2月,毛泽东率领我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两国之间的友谊通过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   50年代中期以前,中苏关系是友好的。中苏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相当频繁,但在中苏交往中,苏联已暴露出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的倾向。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上做的秘密报告,引起了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后来,苏联把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进一步扩大到国家关系上,并采取了一系列恶化两国关系的步骤:1958年4月,苏联提出“共建长波电台”, 7月又提议建立联合舰队,企图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把中国外交纳入其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的轨道。这些要求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中国方面的拒绝,中苏关系开始恶化。1959年6月20日,苏联片面撕毁两国政府于1957年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而1959年9月9日,苏联塔斯社就中印边界冲突事件发表了偏袒印度的声明,把中苏分歧公之于众。   在这之后,苏联又接连不断地采取种种恶化中苏关系的行动,最后发展到于1969年入侵我国领土珍宝岛地区,挑起武装冲突,导致中苏关系全面恶化。此后,苏联在中苏、中蒙边界长期陈兵百万,对中国施加强大的军事压力。紧接着,苏联在向国际上透露准备打击我国核基地的消息以后,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威胁当时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70年代是中苏关系最坏的时期。因为苏联在60年代末提出的,既为其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服务,又具有对中国形成战略包围意图的所谓“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到70年代仍一直是苏联针对亚洲和中国的战略部署。苏联不仅布重兵于中苏边界,派军队进驻蒙古人民共和国,而且支持越南侵柬反华,并且自己于1979年出兵侵占阿富汗,这就从北面、南面和西面对我国形成了军事包围之势。到70年代末,中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苏联对我国安全的威胁,这就使两国于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名存实亡。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在1979年4月3日作出了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的决定。 显然,苏联以霸权主义态度对待中国,中国则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全球战略,也反对苏联对中国进行敌视和威胁。在这种情况下,70年代末,我国在对外关系中以同苏联霸权主义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在国际全局中集中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 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背景 ?   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由于在70年代大肆对外扩张,使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苏联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同美国争霸世界也越来越困难,出现了美攻苏守的态势。   而美国在战后几十年来,由于一直同苏联激烈对抗,特别是它们之间展开的规模空前的军备竞赛,也给美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极大地妨碍了美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在日本、西欧以及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急剧增长的情况下,美苏两国的经济实力则相对下降,它们超级大国的地位开始动摇。因此,美苏两国都迫切需要调整战略,把注意力放到国内,努力发展本国经济。由此,两国的关系也开始日趋缓和。   美苏关系由紧张走向缓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联领导人的更换。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病逝,继勃列日涅夫之后,安德罗波夫(1982年11月~1984年2月)和契尔年科(1984年2月~1985年3月)先后短暂执政,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接替契尔年科,成了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中出现的新变化,提出了在外交领域和国际问题上的“新政治思维”,并对苏联的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在对外政策问题上,强调国家关系非意识形态化,主张停止对抗、停止军备竞赛、着手裁军、加强合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