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稿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2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语史稿分析

连字结构的语法化过程(续5) 《朱子语类》中“连”字的程度用法 结构类型 使用频率 1.连+名+动+名 48 2.形+连+名 0 3.连(副词,意为“连续”)+动 9 4.连+忙 1 5.连+时间词 10 * 连字结构的语法化过程(续6) 上表表明“连+名词+动词+名”格式用法最多,占以上各种用法的70%,也就是“连”作为连动式的第一动词表程度的用法成为最主要的用法。 语法变化一般不是孤立事件的产生或者消失,大都是当时整个语法体系变化的反映。在“形+连+名”格式的消失和“连+名词+动词+名”格式大量使用的背后是汉语一个深刻的变化。10至15世纪左右汉语的单句结构完成下列转变: 谓语中心+(介+名)——(介+名)+谓语中心 纵观汉语发展史,几个大的结构都先后经历了这个变化,如: A.比较结构:形+(于+名)——(比+名)+形 B.被动句:动词+(于+名)——(被+名)+动 C.地点结构:动+(于+名)——(在+名)+动 D.工具结构:动+(以+名)——(用+名)+动 发生在这个时期的句子结构的变化,不仅仅是语序的改变,而且还带来了许多新语法的标记,比如比较句的“比”替代了原来的“于”。由于这一句子基本结构的改变,诱发了连动式第一动词的语法化,结果不仅引起旧有格式的变换,而且导致很多新语法格式的产生(处置式),连字结构也是大背景下的发展。 * 连字结构的语法化过程(续7) (4)连字结构的发展成熟:17世纪连字结构才发展成熟。成熟的主要标记:第一,“连”的语义虚化,所引进的对象不再限于物质上相连的具体物体,可以是表示极少量的数量成分或者抽象的事物;第二,连字结构可以独立表示程度,不再依赖于上下文。 A.爱惜东西,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红楼回梦》三十五回 B.我这屋子,大约连神仙也可以住得了。 《红楼梦》五回 例A“线头儿”并不是实指,而是代表最贱的东西、例B中的“神仙”比喻最高贵的人。两个例句的连字结构都是独立表程度。《红楼梦》时代的连字结构与今天同。 * 动词拷贝结构简介 1.现代汉语的动词拷贝结构:其抽象格式是:(V+O)+(V+C)。其中,V是动词,O为宾语,C为补语。两个V代表同一个动词。动词的拷贝结构的使用,有时是选择性的,有时是强制性的。究竟取决于哪种情况,主要取决于宾语或补语的特征。 (一)选择性 (1)a.他看书看多了。 b.他书看多了。 c.书他看多了。 d.他看多了书。 (2) a.他吃肉吃烦了。 b.他肉吃烦了。 c.肉他吃烦了。 d.他吃烦了肉。 (二)强制性:对于这类强制用例,要引进行为的受事,别无它法,只有选择动词的拷贝结构。 (3) a.他看书看病了。 ? b.他书看病了。 ? c.书他看病了。 ? d.他看病了书。 (4) a.他吃肉吃胖了。 ? b.他肉吃烦了。 c. ?肉他吃烦了。 ? d.他吃胖了肉。 * 动词拷贝结构简介(续1) 形成上述选择性和强制性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补语的特点。如果补语与宾语具有某种语义或句法关系,引进宾语的方式相对比较自由。例(1)补语“多”的语义指向为宾语的“书”。例(2)补语的“烦”与宾语具有及物关系。相对地,在强制性用例中,补语“病”和“胖”的语义指向都是主语,而且也都是不及物的,它们与宾语既没有语义联系,也没有句法上的关系。 2.动词拷贝结构的分类:依据补语的语义特征和结构特点,动词拷贝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A1.补语是时间词 (5)a.他看书看到两点。b.他爬山爬了整天。C.我等车等了一天。 A2.补语为单纯的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 (6) a.他看书看累了。b.他办事办成了。c.他喝酒喝醉了。 A3.补语为“得”字结构 (7)a.他念书念得很快。b.他开车开得稳。c.他吃饭吃得不多。 A4.动补之后另有补语 (8)a.他切菜切破了手。b.他学英文学坏了眼睛。c.他扫地扫弯了腰。 * 动词拷贝结构简介(续2) 4.不需动词拷贝的结构 当賓語前置至句首時,動詞就不需要重復。 (1)課,我上了一整天。 (2)功課,他們做了三個小時。 由于漢語的句首是定指或者特指名詞出現的位置,因此當賓語的為定指或特指時,它經常會從原來動詞后的位置移到句首,這也解釋了為何在動詞拷貝的結構中,賓語通常為非定指或特指名詞,而很少是定指或特指的名詞。當然不是所有的定指或特指名詞不能出現在拷貝的結構中,如: (3)我看這本書看得一點不懂。 不過,用拷貝的結構是更為恰當的方式。如“這本書,我看得一點不懂。”就更有漢味。 * 动词拷贝结构简介(续3) 5.動詞拷貝結搆的否定:有兩種否定形式。第一種是將否定詞加在第二個動詞之前,此種較常用。第二種是將否定詞加在第一個動詞前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