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2、3单元复习的学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1、2、3单元复习的学案

课题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时) 教学备注 学习目标 简单应用:“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意义 综合运用: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所属学派及思想主张 理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4、简单应用: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影响 我的问题: 我们的问题: 重点 学派代表及思想主张、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难点 “百家争鸣”的原因及意义、儒学的确立与影响 自主认知 一、“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意义: 1、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的崩溃 (2)政治上分封制的瓦解 (3)地主阶级的崛起 (4)思想文化上由“学在官府”转变为“学在民间”。 2、意义: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 运动;⑵奠定了中国 发展的基础。 二、、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 (1)思想核心“ ” (2)以德治民,爱惜民力 (3)“克己复礼” (4)首创私人讲学,“ ”。 孟子 (1)主张实行“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2)主张“ ”。 荀子 (1)主张“ ”和“王道” (2)提出“ ” 道家 老子 (1)哲学思想: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事物具有向 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辩证法)(2)政治主张“ ” 法家 韩非子 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制 墨家 墨子 见课文第6页“历史纵横” 三、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了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 ”。 (2)为了加强君权,宣扬“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3)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提出“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 、智、 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得到了付诸实行。 四、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与影响: (1)确立经过:A、汉武帝的大力支持 B、规定 作为国家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C、兴办 ,提高儒学的地位。D、在郡县设立学校,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民间处于 地位。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 的主流。 合作探究 (一)、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回答梁惠王关于强国之道的求问时,指出:“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材料二: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有关治理国家的方针大计的策问时,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政治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2)汉武帝时,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在中国取得了独尊的地位。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的知识,分析儒家为什么能在西汉取得独尊的地位? (3)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道(同“导”,治理、引导)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以刑,民免(避免犯罪)而无耻(羞耻之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正)。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五: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请回答: (1)以上材料都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问题?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四所提出主张的核心。 (2)上面哪种主张在春秋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为什么? (3)材料一中的“德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