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团体动力学之父李温建树尤多
第九章?團體與傳播 前言 「團體」發展過程: 三百年前,荷蘭史學家史賓諾沙指出,人是群居的動物。 人的態度、行為、認知皆會受他人影響。 古柏與賈荷達(Cooper Jahoda, 1947)研究反種族偏見卡通效果,發現團體會影響成員形成難以改變的偏見。 團體對個人行為影響的相關科學研究,始於1930年代。團體動力學之父李溫建樹尤多。 原級團體(primary group) 與個人維繫長期、親密、與面對面關係的團體,例:家庭 參考團體(reference group) 個人經常作為行為參考的團體,但個人未必屬於該團體一份子。例:教科組 隨緣團體(casual group) 關係短暫淺淡、聚散隨緣,例:同搭一部電梯或公車的乘客、球賽裡剛好坐在一起的觀眾 團體規範研究 團體規範:團體所共同分享某些規則或標準。 社會規範:某些規範甚至是不同團體所共同分享及遵守的。 團體規範如何形成? 薛里夫利用「自動知覺現象」(autokinetic light effect)原理設計實驗室情境用來研究團體規範。 自動知覺現象是指在黑暗背景下,長時間注視某一種光點或物體後,人會產生光點或物體移動的錯覺。 薛里夫的實驗設計 每一位受試者發給一個按鈕器,當他們感覺到光點開始移動時就按鈕,幾秒鐘後實驗者將光源關閉,受試者估計光點移動的距離。 實驗第一階段:每一位受試者單獨在暗室內進行實驗, 每人對距離的估計值約為4-6吋(平均5吋) ,不同的受試者間的估計值相差甚大。 實驗第二階段:將原先單獨受試者,安排在一起實驗。 所有受試者的估計值愈來愈接近,,最後幾乎完全一致,最後的估計值,相當於實驗第一階段每個人的平均值 實驗第三階段:每一位受試者單獨在暗室內進行實驗。 結果所有受試者對光點移動距離的估計,與實驗第二階段得到的最後估計值相同。 實驗顯示,在不確定的情境底下,人們通常會對其他人產生依賴的心理,希望能得到指引。 團體壓力研究 研究者:亞許 環境狀況:情境確定 探討團體壓力,以及人們會從眾抑或不受團體壓力的影響 研究設計 實驗過程:讓每位受試者看兩張繪有線條的卡片,其中A卡片只有一條線,而B卡片有三條長度不等的線,請B卡片中與A卡片相同的線。 實驗工具::A、B卡片組共有十二套。 控制組:無團體壓力存在,37人中,35人全部答對,答錯1次與2次各有1人。 實驗組:每次有名受試者一起實驗,其中七名是研究的配合者,只有一名是真正的受試者,七名受試者在實驗中都故意答錯,以研究蒙在鼓裡的另一名受試者對線條的判斷是否會受影響。 實驗結果(76%人至少答錯一次, 因團體壓力而被迫答錯的機率高達 36.8%) 答錯次數 受試者人數 佔所有受試者的百分比 0 29 24 1-7 59 49 8-12 35 27 小計 123 100 團體壓力研究 經反覆多次實驗研究發現: 「三人行」團體對其成員的影響,不遜於人數較多的團體。 如果團體中有人與己見相同,受試者抗拒團體壓力的力量會增強。 即使團體判斷明顯錯誤,與個人原本判斷衝突,但個人仍會屈服團體壓力,牽就團體的判斷。 即使是隨緣團體對人的影響仍舊很大,何況是與個人息息相關的原級團體。 團體規範如何形成? 李溫的飲食習慣研究 李溫對傳播研究有很大的貢獻,他提出守門人一詞,闡述理論的實用價值以及開創團體動力學的研究等。 二次大戰期間,李溫參與一項希望藉傳播改變人們飲食習慣的研究。 研究目的:試圖使主婦多用動物內臟,以因應食物匱乏的戰局。 研究設計 方式一聽講:三組婦女聽專家口頭講述 方式二團體討論:三組婦女被提供簡要的相關資訊,,然後自行討論。討論主題:?像她們一樣的主婦們?會如何料理這類的動物內臟。 研究結果: 一週後,詢問改用動物內臟的意願,結果發現願意一試的人數比例,聽講組 3%,參與討論組 32%。 會有如此的結果,可能的原因包括受試者餐與團體討論,在團體中公開承諾,對未來行動達成決議,以及對團體共識的認知等 後來培茲(Pelz,1958)的研究發現:對未來行動達成決議,以及對團體共識的感知等,是造成食物習慣差異的主要因素。 團體與政治態度 社會認同模式 團體做為一種改變機制 團體與大眾傳播 閱聽人區隔化 結語 * * 薛里夫的研究顯示團體規範的強大影響力,但未說明如何形成。 貝騰豪森(Bettenhausen)與莫寧根(Murnighan,1985)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一章 2.2 水量平衡.ppt
- 《GB/T 19326-2022锻制支管座》.pdf
- 2022年11月陕西省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考试录用200名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上岸冲刺卷I含答案详解版(3套).docx VIP
- 2020年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pdf VIP
- 转预备党员思想汇报【银行】.pdf VIP
- 【新教材】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4 My Favourite Subject教案.docx
- 米厂恒温仓库工程设计方案.docx
- 2024年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考试必考重点知识汇编(共160题).doc VIP
- 《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 测试题及答案.pdf
- 智能制造设备安装与调试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021年).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