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统计监测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统计监测.ppt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统计监测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统计监测.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统计监测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统计监测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目标及统计监测 贺 铿 讲五个问题: 一、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二、日本在上世纪进行“新农村建设”的经验 三、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发生的变化 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统计监测 一、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知识化。故此,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当前,我国城乡经济水平相差很大,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状况也相差很大。城乡农民收入水平相差3.22倍,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3255元。城镇居民大部有社会保障,农村居民大部没有社会保障。城镇居民的文化、物质生活设施大大好于农村。要改变长期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决非在一朝一夕可以达到。   要真正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政府的责任一是搞好规划,二是筹措资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例如,要加强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水利、道路、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为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现代生活设施建设;加强为实现农民知识化的文化、教育、培训等公共设施建设,等等。为上述“三化”打基础是建设新农村工作的着力点,也是政府的主要责任。新农村建设不等于新村建设。“村容整洁”只能因势利道,其责任主要由农村居民自己来承担。    今年以来,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很高,总体情况是良好的。但是也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倾向性问题。主要是对新农村建设的终极目标认识不清楚,将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新村建设”。出现了表面化、形式化倾向。 二、日本在上世纪进行“新农村建设”的经验   日本在战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农村经济尤其落后。1955年12月提出“新农村建设构想”,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中间有五年左右的总结期,前后经历了三十年左右时间,最终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知识化目标。我认为日本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一是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差别与我们现在的状况比较接近;二是日本人口多(1.28亿),密度大,面临的困难与我们现在差不多;三是资源匮乏情况比我们更突出。因此,他们的经验对我们更有用。 1.日本新农村建设过程    (1)1955—1962年的7年是日本新农村建设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强化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推进农民合作和自组织水平。   (2)1967——1979年的13年是日本新农村建设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突出了三个方面:①进一步加大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力度;②向农村引入工农(1971年出台《农村地区引入工业促进法》);③提出了“把农村建设成具有魅力的舒畅生活空间”的目标。    这一时期规划和建设了3100个市町村,占当时日本农村市町村总和的80%,每个市町村政府补贴9,000万日元,农业金融机构贷款2,000万日元,总计1.1亿日元。   2.日本新农村建设的结果    经过两次推进,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知识化,可以用“四高”来描述。即 三、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   根据日本的经验,搞好新农村建设,真正解决好“三农”问题,在指导思想上有三点要明确:    第一,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    第二,要明确政府的责任。政府的主要责任是搞好规划、筹措资金、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第三,新农村建设要与城镇化建设相统一。向农村引入工业为农民就近提供非农就业岗位和创造舒畅的生活空间,建设现代化小城镇应当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建设一个新村、实际上是要建设一个城市功能较全的小城镇。现在,热衷于建大城市,搞大城市圈的作法值得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第四,要分类规划,分类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一个模式。东、中、西部差别很大,各省的情况也差别很大,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规划。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发生的变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终应当出现三大变化:   1.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一是农民人数大大减少,逐渐减到10%以下;    二是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三是农业组织形式和所有制关系变化。公司大农业与专门化农产品个体生产者并存。    在这些变化过程中,第一要求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第二要求非农就业岗不断增加;第三要求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第四要求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土地合理流转。    2.农村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一是居住方式变化。农业生产者的生活用房与生产用房分离。生活用房一般都在城市功能较全的小城镇。    二是三大差别基本消灭(工农差别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