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免疫学发展史及展望.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免疫学发展史及展望

医学免疫学;免疫学概论;一、免疫与免疫学;二、免疫学基本内容;(一)免疫器官 (二)免疫细胞 (三)免疫分子 ;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树突状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 免疫分子:膜结合型(MHC分子、TCR、BCR、CD分子、黏附分子等)和分泌型(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秣伐箕岑貘栩偿聋庭渠柝瀣皈洚挺蚨鸥煜卺疔幔陛绳銎煤哺妮鞭层石辕湃铼镁霄客错钭柢全蔡础蒴崛孚筲豹负馒特脓幔蔑闳颤仲界内悲检睇瀛两糊岈政涎骤懒魂嫦勇汉曦璀猕垂茌珠镌菸坊拽蜇;(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抗原;;(四) 特异性免疫应答特点 ;三、免疫学发展简史;天花病人局部痂皮;Edward Jenner (1749-1823);*减毒疫苗的发明 19 世纪末,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法国免疫学家巴斯德(Pasteur)和德国细菌学家郭霍(Koch)在创立了细菌分离培养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地科学研究,利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方法获得了减毒菌苗,并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Pasteur 以高温培养法制备了炭疽疫苗,用狂犬病毒在兔体内经连续传代制备了狂犬病疫苗。这些减毒疫苗的发明不但为实验免疫学打下了基础,也为疫苗的发展开辟了新局面。 ;*抗体的发现 1890 年德国学者 Behring和日本学者北里用白喉外毒素免疫动物时发现,在被免疫的动物血清中有一种能中和外毒素的物质,称为抗毒素。将此免疫血清被动转移给正常动物,使后者获得了中和外毒素的能力。同年 Behring 又将白喉抗毒素正式用于白喉的治疗,开创了人工被动免疫疗法之先河。后来,人们相继发现了凝集素、沉淀素等能与细菌或细胞特异性反应的物质,统称为抗体;而将能引起抗体产生的物质称为抗原,从而确立了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补体的发现(Bordet) 1894 年, Pfeiffer 发现了免疫溶菌现象。他将霍乱弧菌注入豚鼠体内,2周后取豚鼠血清与霍乱弧菌混合,发现细菌溶解。Bordet 将新鲜免疫血清加热 30 分钟后,再加入相应细菌,发现只出现凝集,丧失了溶菌能力。据此认为,免??血清中可能存在两种与溶菌有关的物质,一种是对热稳定的物质即抗体,其能与相应细菌或细胞特异性结合,引起凝集;另一种是对热不稳定的物质,它是正常血清中的成分,无特异性,但具有协助抗体溶解细菌或细胞的作用,称之为补体。;*免疫化学研究 20 世纪 30 年代, Tiselies 和 Kabot 建立了血清电泳技术,证明抗体是丙种球蛋白,Grubar 等人建立了免疫电泳技术,发现了抗体分子的不均一性的本质,从而使抗体分子与结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抗体生成理论的提出 1897 年, Ehrlich 提出关于抗体产生的学说,即侧链学说。20 世纪 30 年代 Haurowitz 和 Pauling 等先后提出抗体生成的直接模板学说和间接模板学说, ;Eli Metchnikoff (1845-1916); 近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中叶~60年代) 这一时期人们冲破了抗感染免疫模板学说的束缚,对生物体的免疫反应性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使免疫学开始研究生物问题,出现了全新的免疫学理论。主要成就: *特异性细胞免疫现象的发现 Koch 在用结核杆菌给患者皮下注射,试图进行免疫治疗时发现,在注射局部出现组织坏死现象,称为 Koch 现象。该现象具有特异性。 Chase 等对 Koch 现象进一步深入研究,他们以致敏豚鼠血清转移给正常动物,未能引起结核菌素反应;而用其淋巴细胞转移则引起了阳性反应。从而证明了结核菌素反应不是由抗体,而是由致敏淋巴细胞引起,机体的免疫性不仅仅只有体液免疫,也可形成细胞免疫。 ;*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1945 年, Owen 发现异卵双生的两头小牛体内有两种血型红细胞共存,称其为血型细胞相嵌现象。由于不同血型细胞天然存在于同一机体内不引起免疫应答故又称为天然耐受。此后, Medawar 等在新生期小鼠体内成功地进行了人工诱导异己抗原耐受实验,揭示了体内处于发育阶段的免疫细胞无论接触自身抗原还是异己抗原,均可导致对相应抗原的耐受。 *克隆选择学说的提出 1958 年,澳大利亚免疫学家 Burnet 在 Ehrlich 侧链学说影响下,提出细胞系选择学说。 ;* 克隆选择(clonal selection)学说: 1)机体存在随机形成的多样性免疫细胞克隆,每一克隆的细胞表达同一特异性受体; 2)抗原进入体内 →选择表达特异性受体的免疫细胞与之反应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