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诊治的误区及其续发症的中医辨治.doc

感冒诊治的误区及其续发症的中医辨治.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冒诊治的误区及其续发症的中医辨治

感冒诊治的误区及其续发症的中医辨治 江西中医学院中研所 刘英锋 一、感冒的一般概说 1.基本概念 *感冒——触感风邪时气,引起肺卫功能失调的一类外感性疾病。具体包括轻者为伤风感冒、重者为时行感冒,大致关乎西医的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另外还涉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表现特征——起病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烧、身体不适等苗窍体表症状为主。 *发病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故有四季感冒之称),但以春冬两季居多;伤风感冒易于气候换季时发病,但时行感冒则以气候严重反常时易作,并呈区域的流行性。 *转归——本病病程一般3~7天,最多两周,多能逐渐自愈。但病重者也可并发高热急喘(肺炎)、神昏惊厥(肺脑),或病久不愈者,则可续发慢性咳嗽(气管炎)、气喘(慢支)、心悸(心肌炎)、水肿(肾炎)、痹痛等多种顽固病症。也有许多类似疾病易因感冒而引发、加剧,甚至死亡。 2.证治分类 *风寒感冒——鼻塞清涕、寒重热微、无汗身痛、咳痰稀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鼻塞稠涕、热重寒微、有汗咽痛、咳痰浓稠、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 *暑湿感冒——鼻塞浊涕、热势不张、汗出不彻、头昏身重、烦闷呕渴、舌苔腻黄、脉数而濡——辛香解表,清暑透湿——新加香薷饮 *外寒里热感冒(寒包火)——鼻塞声重、寒热俱重、无汗咽痛、咳重喘急、痰稠且黄,口渴尿赤、舌红苔白或黄白相兼、脉浮紧而数 ——辛温苦寒,散清并用,表里分消——双解散/麻杏甘石汤 *气虚感冒——见风则流涕,但寒不热,头昏怕风,咳痰无力,舌淡苔薄润,脉浮虚 ——益气达表,固卫御风——参苏饮/玉屏风散 *阴虚感冒——鼻鸣而干,热多寒少,口干无汗,咳嗽少痰、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滋阴作汗,疏风解表——加减枘汤 3.常用方药 1)杏苏散—— 2)香苏饮—— 3)桂枝汤—— 4)小柴胡汤—— 5)柴葛解肌汤—— 6)桑菊饮—— 7)藿香正气散—— 8)羌活胜湿汤—— 9)三拗汤—— 10)鸡苏散—— 问:如何区别使用? 二、感冒的诊治误区 西医误区 1)只重“炎症”,不重“受凉”——滥用抗生素,错用板蓝根 2)只知抵抗力,不知邪为患——过早用补品,营养不分性 辨病误区 不辨伤风与流感 ——如伤风用九味羌活汤、柴葛解肌汤等,病轻药重,发汗太过,伤津助热;流感用桑菊饮、香苏饮等病重药轻,发汗不及,病势不止。 不辨上感与外感 ——感于上而发其外,徒虚其表(如鼻塞咳嗽,用九味羌活汤);感于外而宣其上,药不达表(如寒热身痛,用杏苏散),皆致邪留病传。 辨证误区 1)病因之误——不辨合邪之主次 *感冒是由于天时冷暖不一,偶感时邪,外袭肤表,内合于肺。由于四时的气候不同,大致可分为风寒、风热、及挟暑、挟湿等因素。 *四时感冒,以外感风寒为多,次或由风气挟热、挟湿,再次可由风气挟火、燥所致。总以风气外犯为共性(故称伤风),再因兼挟其它五气(寒、热、火、湿、燥)之不同而辨证有异。 *流感则以风寒挟湿或风热挟湿为主。 *燥气外犯,多属风燥,表现比较显著易见,但风燥又有偏温与偏凉两型,两者初看有同具的证状,但其用药大有不同。故须细致辨别: 1)皮肤干糙:温燥则搔痒脱屑,皮肤灼热(用药如桑麻丸);凉燥则皲裂作痛,皮肤清冷,一定要得到回温才有搔痒灼热的感觉(用药如羊油、猪油、蜂蜜外涂)。 2)鼻干眼涩:温燥鼻干焦枯无涕,自觉鼻中冒出火气,用药如葛根黄芩之类;凉燥鼻干有时反流清涕,鼻中没有冒火的感觉,用药如白芷之类;温燥眼涩,眼皮红而灼热,用药如桑叶菊花之类;凉燥眼涩,经常迎风流泪,用药如枸杞桑椹之类。 3)口干喉干:温燥粘膜发红灼热疼痛,常想以冷水含嗽(用药如青果、萝卜汁);凉燥粘膜没有显著发红,最多喉间出现红丝,自觉咽喉梗塞,反欲热饮;用药如桔梗甘草之类。 4)干咳少痰:温燥痰粘而少,用药如川贝母、牛蒡子之类;凉燥痰稀而不易出,用药如桔梗、半夏之类。 5)大便干结:温燥大便色深,便时多觉灼热疼痛,用药如麻仁、蜂蜜之类;凉燥大便色淡,便时最多刺痛而无灼热感觉,用药如苁蓉、当归之类。 6)寒热喜恶:温燥多现烦热,用药如薄荷之类。凉燥多现怯寒怕风,用药如苏叶之类。 2)病位之误——不辨阴经与阳经 感冒受病之部位有外感与上感,有在皮毛与入经络之分,有发于阳经与阴经之分。张景岳说:“伤风之病,本由外感,但邪甚而深者,遍传经络,即为伤寒;邪轻而浅者,上犯皮毛,即为伤风”。俞根初也说:“冒寒小疾,但袭皮毛,不入经络”。 (1)风寒:怕风、发热、有汗,但汗出不易透彻,有汗时体温较低,接着汗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