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16课 古诗三首.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16课 古诗三首

廖水英 石灰吟 (明) 于谦 石灰吟 (明)于谦 主题: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清】郑燮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对比《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意上 内容上 七、思考问题 1、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九、结束语 、《竹石》共四句,前两句写竹子的特点,在状物; 后两句写竹子的精神,在言志。作者表面写竹子的坚忍不拔,实际上是表明自己不怕打击、不畏风浪、顽强斗争的精神。 夏日绝句 李清照 诗句理解 活着应该做人中的豪杰,死后应该做鬼中的英雄。 主题 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慨,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行径,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2.你知道成语词典中有哪两个成语给我们展示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吗? 拔山盖世:项羽说自己的力量足以拔起一座大山,自己的气概足以超越天下人。形容力大勇猛,无人能比。【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 破釜沉舟: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就命令士兵把锅都打破,把船都弄沉,激励士兵拼死作战,不打胜仗决不生还。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弟子转战中原,消灭了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离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漓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10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年。 1.能不能把“不肯”换成“不愿”、“不想”、“不能”? 2.同学们,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至今思项羽”,宋朝的李清照为什么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失败的英雄呢? “不肯”一词,写出了项羽以死相报,无愧于八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之托,无愧于“人杰鬼雄”之名。 * * * * * *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16 古诗三首 于谦,明朝名将。字廷益,号节庵。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于忠肃公集》。曾做过巡抚,为民兴利除弊,后来做了兵部尚书。他忧国忧民,为官清正,性固刚直,不畏强权,深受人民的爱戴。他的诗风中始终贯穿着深沉的报国爱民的思想及廉洁坚贞的高尚情操。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yín chuí záo fén 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困难 好像 平常的事情 全 指石灰洁白的颜色,这里暗喻高尚品格 经过千万次锤凿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烈火焚烧的炼制也好像是平常的事情。 纵然粉身碎骨也毫不害怕,只要能将清白留在人间。 这两句一语双关,借石灰不顾一切洁白的特点来表明自己的志向:要不惜一切代价,不畏艰难险阻,保持高尚清白的品格和追求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为国为民的人生理想。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粉骨碎身”极其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