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此翻译表格与英文表格的异同? 休克时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 7. 凝血系统功能障碍-DIC的后果 出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裂体细胞出现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增加,3P阳性 裂体细胞 (schistocyte) 血栓弹力图的直观表现 低凝期和纤溶亢进 * 循环系统模块 Shock (Part II) A 60 year old male presents after being struck by a car. He has delayed capillary refill and is hypotensive but has a heart rate of 70. What is the most likely explanation? Case 2: Case 3:最美司机吴斌 患者的右上腹部只有一道浅浅的伤痕,且是闭合性的伤口,并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种被利器所刺伤的开放性伤口,除此之外身体其他部位并无任何外伤,仅凭外观看不出任何危险之处。打开腹腔后,腹腔内大量出血,肝脏严重破裂,肝脏甚至被分解成了一个一个的小碎块,甚至找不到一块完整的肝脏。 经过一系列止血抢救,吴斌的性命暂时被救了过来,但手术后,吴斌一直处于昏迷之中。方医生表示,按照抢救方案,止血是第一步,随后进行各个器官的恢复治疗,然而吴斌全身多个脏器出现衰竭,肾功能不全。 第二节 休克的发生发展机制 一、休克的分期和微循环的变化 休克3个时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表现、 机制、意义(后果)和临床表现 二、休克时血液细胞流变学变化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四、体液因子和炎症介质在休克发生中的作用 第二节 休克的发生发展机制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在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下,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以广泛的微血栓形成和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休克III期曾经被命名为DIC期,会被理解为所有进入重症期的休克患者都有DIC。赵克森教授的研究证明并非如此,因此,休克III期被改为“难治期,衰竭期”。 统计学数据提示25%左右的创伤休克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现今也不强调这就是“DIC”,而是称之为创伤导致的凝血病(Trauma-induced Coagulaopathy)。(事实上没有本质区别。) Coagulaopathy的发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预后。 激肽释放酶原 激肽释放酶 高分子量激肽原 1. 经典的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通路 (The cascade model of coagulation) 有关凝血理论 新的理论:“cell-based model of coagulation” 强调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作用; 强调富含组织因子的细胞都可参与凝血过程; 强调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无分内外。 cell-based model of coagulation DIC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病理过程而存在,可以独立于休克而发生。 1. 高凝期 3. 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期 2. 消耗性低凝期 病因 发病环节 分期和 机制 临床表现 (一)休克时凝血功能到底发生什么变化: 血液高凝:广泛微血栓形成,发生迅速,持续时间 短暂;难判断(实验室检查) 血液低凝:血栓溶解,出血,花斑形成 纤溶亢进:出血明显。 (二)休克时发生DIC的机制 血管内皮损伤,释放TF,启动凝血途径,抗凝作用减弱, 纤溶抑制 2. 组织损伤,炎性细胞激活,释放TF,启动凝血途径 3. 血细胞大量破坏,释放TF和其它促凝物质 4. 外源性促凝物质入血 5. 血浆蛋白C(protein C)缺乏或活性下降 6. 纤溶活性改变 (三)休克时引起DIC的诱发因素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降低 毛细血管血流缓慢,体温降低 缺氧及酸中毒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休克 DIC 四、体液因子和炎症介质在休克发生中的作用—如何学习 炎性介质:以组胺为例: 1. 中英文全称和简写:Histamine 2. 来源(细胞、组织):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血小板 3. 化学性质(分型和分子量等): 4. 生物学效应: H1 受体兴奋:主要作用受体(药物靶点) 细动脉扩张,细静脉通透性增加 微循环淤滞,使休克恶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