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词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之始
(1)林则徐认为若听任鸦片大量输入,清政府将面临军队和财政危机。 (2)虎门销烟。 (3)青少年应“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并积极宣传、支持禁毒事业,与制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学生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鸦片俗称大烟、烟土、阿片或阿芙蓉,是一种毒品。本为医学上的一种麻醉性镇痛药,是从一种草本植物――罂粟中提炼出来的。 美丽的罂粟花 从美丽的罂粟 到毒品鸦片 鸦片是用罂粟果的汁烘干制成的。 “鸦片”(opium)名称的由来 罂粟原先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希腊人把罂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药。发现它有安神、安眠、镇痛、止泻、止咳、忘忧的功效,希腊人称其音为“阿扁”。公元六世纪初,阿拉伯人把罂粟传到了波斯,波斯人变“扁”音为“片”,称其为“阿片”。在公元七八世纪的时候,罂粟作为药材从印度等地传入中国,中国人把“阿”音又发成了“鸦”音。从此,在中国就有了“鸦片”一词。 鸦片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不平等条约之始 第1课 庐江二中 李德坤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19世纪上半叶,英国经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头号强国,急于寻找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清王朝腐朽落后成为了其侵略的目标。 正常的商品贸易不能打开中国的市场,鸦片这种特殊的商品可以谋取暴利。 东印度公司设在印度的鸦片仓库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有哪些? 白银大量外流; 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情形 林则徐虎门硝烟 意义 维护了民族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背景 道光帝接受了林则徐的上书,任命其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 情况 林则徐派人暗访暗查,缉拿烟犯,强制外商交出鸦片200多万箱并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池遗址 广州虎门太平洋广场禁烟雕塑 苟利国家生死已, 岂因祸福避趋之。 若鸦片一日不绝, 本大臣一日不回, 誓与此事相始终, 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二、鸦片战争 保护鸦片走私。 直接目的 中国禁烟; 借 口 鸦片战争 根本目的 打开中国的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并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过 程 结 局 清政府战败,签定了不平等条约。 影 响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的国门洞开,列强蜂拥而入;中国近代史从此开始。 鸦片战争博物馆 三、不平等条约之始 《南京条约》 (即《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29日,由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签订,是关于结束鸦片战争的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是英国的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南京条约》 中英双方在英舰“皋华丽”号上签定《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 权益类别 主要内容 对中国的影响 割地 赔款 通商口岸 关税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广、厦、福、宁、上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破坏领土完整 加重人民负担 便利英国商品输入 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便利英倾销商品 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 一、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永存和平,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例,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三、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长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元偿补原价。 …… 《南京条约》部分条款原文 中英正签定《南京条约》 静海寺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沉甸甸的一笔,它刻下的是历史的沧桑,也刻下了历史的叹息。1842年,当英国侵略军用炮火点燃滔滔江水,在下关江面耀武扬威之时,当年为褒奖郑和航海,风波无警而敕建的静海寺就注定要成为孱弱的清政府的陪葬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那曾一度辉煌,几修几毁的静海寺,满怀彻骨之痛却又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耆英、伊里布等在“康华丽”号上签订了一个为中华民族开启了百年耻辱的《南京条约》,又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香港岛被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