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法学说的比较简易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法学说的比较简易版

儒法學說的異同(簡易版) 先秦時代,諸子百家學說盛行,而以儒、墨、道、法四家為要。儒家起源極早,盛行於春秋時代,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代表。至於法家則有申不害、慎到、商鞅等人,一直到韓非出現以後,更能集合各家的學說,使法家成為一大學派了,所以法家的學說,可以韓非為代表。由於韓非為荀卿的弟子,其思想頗受荀卿影響,故法家與儒家的思想,亦有相通之處。不過儒家重仁愛,法家主刑罰,性質不同,故儒、法思想亦有很多不同之處。茲比較之如下: 第一、儒家孔子以「仁」為天下倫理之總綱,重視仁愛,重視人與人間的和睦共處。孟子則除了「仁」外,兼及「義」而不講利,故儒家重視人倫,重視孝道和愛心,仁心。法家則不講人情,不講仁愛,不重人倫,只重功利,故父母子女間並無親情之存在。 第二、儒家既重視「仁」,故孟子認為人人皆有善心,人「性本善」,他認為人皆生而有「仁、義、禮、智」的本性,人皆有「側隱、羞惡、恭敬、是非」之心,人有這四種善良的本性,便會不忍心見到別人受害。不過,有些人因受到物慾蒙蔽,或受到環境的引誘而為惡,這並非其本性之不善所致。荀子則以為人「性本惡,其善者偽也」,故教人要學為善,必須「隆禮」以矯正人類的劣根性。法家韓非亦本荀子「性惡」之論,以為人與人的相處,是「唯利是從」的,彼此並無愛之可言,甚至是父母對於子女也不能例外。可見儒家講「人倫道德」,重「忠信孝梯」;法家則不談倫理,不談孝梯忠信。 第三在政治方面,儒家孔子提倡「德治」,認為一個國家若不講道德教化,而僅以強權和暴力來統治人民,國家是不會長治久安的。孟子則主張「行仁政」,他認為君主若能施行仁政,便能輕易治理天下,所以他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至於荀子,亦重視「禮」,以為「禮」足以正身,足以救國,足以成事。荀子為使人守禮,便須重「法」,若人皆守禮守法,便可以成為仁義的聖人、賢人,國家必能太平。故荀子以禮為本,以法治為輔。法家則不講人情,以為人與人間相處,只是自私自利的,故法家只重「法」,若人不能守法,則需用「刑」。因而法家主張以法治為本,而以權勢術數為用,並實施重刑政策,反對儒家之「重德」、「隆禮」的主張。 第四、儒家著重「賢人統治」,並「託古改制」,稱譽堯、舜、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等先王,故孟子主張要「法先王」。荀子雖主張「法後王」,他並非認為先王之不可取,只不過是以為上古制度文物已不可考,不及後王制度的粲然可考。荀子仍主張要效法周文王和周武王,亦重賢人政治。到了法家韓非則擴充「法後王」的理論,反對效法古代之政策。他認為法律制度是社會的產物,所以當社會有變,法律制度便必須隨之而改變,否則便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因此他認為儒家的「法先王」、「法後王」皆不可法,亦反對儒家之崇尚賢人之統治。 第五、儒家重視人民,孟子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他把人民的地位列在最上,而把君主的地位列在最下。他強調人民的重要,故須「為民制產」,認為政治興衰,政權轉移,都以民意為準。相反,法家則以君主為重,人民必須受其統治,凡不服從者,皆以嚴刑對付。法家反對儒家愛民的主張,認為只有用嚴刑峻法,才可以使人民不敢不忠,不敢為非,以擾亂社會,以破壞君主的統治。故儒家孟子重民主精神,法家則重君主專制之政體。 第六、在「天命論」方面,儒家孔子認為天是命運的主宰,是不可究詰的主張,人民對天應該「存而不論」,應只重人事即可,不過孔子有時也論及「義理之天」。孟子則以天為主宰,又以為是「義理之天」,所以他說「存心養性,所以事天;盡心知性,所以知天。」《孟子盡心》荀子認為天是「自然的天」,不必究詰,因此必須注意人治。法家韓非,則反對天命鬼神迷信,他認為如果統治者做甚麼事情都要選擇良辰吉日,事奉鬼神,迷信卜筮,熱衷於祭祀活動,國家必趨於滅亡。 法家之學,是一純粹的政治學,法家之書,也就是一種純粹政治學的寶典。自法家學說興起後,漸取得與儒家對抗的地位,對儒家學說有相當的影響,並與儒道之學合參,而成為中國學術上的伏流。 有言韓非乃先秦法家之集大成者,此說當否?試就其學說加以評述。 韓非是韓國的公子,他吸收了儒家荀子的「性惡論」,承繼了春秋以來法家的刑名學說,以慎到的「勢」為體,以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為用。而他主張的「術」,又明顯是蛻變自老子的「無為」、「守柔」之道。故此,韓非思想是集諸家大成的完整系統,是法家理論的成熟階段。 韓非師承於荀子,在性惡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人性全惡的看法。韓非本荀子「性惡」之論,以為人與人的相處,是「唯利是從」的,彼此並無愛之可言,甚至是父母對於子女也不能例外。荀子為使人守禮,便須重「法」,因而韓非認為民性頑劣,不能教化,主張統治者必須「貴法治,賤仁德」,故法家論政,只從統治階級的利益出發,以權勢術數為用,並實施重刑政策。他的學說便是指引君主,如何使用法術和權勢來統治國家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