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性质演示试验
小 结 一.乙酸的物理性质 二.乙酸的分子结构 结构简式: 特征基团: 三.乙酸的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 乙酸是一种一元弱酸,其酸性大于碳酸 2.乙酸的酯化反应 CH3COOH —COOH(羧基) 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浓硫酸、加热 酸脱羟基醇脱氢 概念 条件 规律 CH3-C-O-H+H-O-CH2-CH3 CH3-C-O-CH2-CH3+H2O O O △ 浓H2SO4 练 习 C 1、 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 子中的氧都是16O,二者在浓H2SO4作用 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 18O的物质有( ) A 1种 B 2种 C 3 种 D 4种 生成物中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0 2、 酯化反应属于( ). A.中和反应 B.不可逆反应 C.离子反应 D.取代反应 D 3、 关于乙酸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B.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C.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有刺激 性气味的液体 D.乙酸分子里有四个氢原子,所以不是一元酸 D * * 溧阳市第三中学高一化学备课组 * 溧阳市第三中学高一化学备课组 * 溧阳市第三中学高一化学备课组 * 传说古代山西省有个酿酒高手叫杜康。他儿子黑塔跟父亲也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从山西迁到镇江。黑塔觉得酿酒后把酒糟(zāo) 扔掉可惜,把酒糟浸泡在水缸里。到了第二十一日的酉(yǒu)时,一开缸,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黑塔忍不住尝了一口,酸酸的,味道很美。烧菜时放了一些,味道特别鲜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酱”。故它在古代又叫“苦酒” 酉 廿 日 一 乙 酸 一、物理性质 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熔点16.6℃,低于16.6℃就凝结成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沸点117.9℃,乙酸易溶于水和酒精。 分子模型 二、分子组成与结构 C2H4O2 CH3COOH 结构简式: 分子式: 结构式: 官能团: O —C—OH 羧基 C H H H H O C O 讨论:1、上述实验说明乙酸具有什么性质? 三、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3ml稀醋酸溶液,分别滴加石蕊溶液、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2、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还是弱?为什么? 3、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H3COOH + Na2CO3 2CH3COONa + CO2↑+ H2O CH3COOH CH3COO-+H+ 1、乙酸的酸性 1、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2、与活泼金属反应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4、与碱反应5、与某些盐反应 酸性: CH3COOHH2CO3 当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锅垢④贝壳⑤蛋壳.分别滴加醋酸时,会产生相同气体的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④⑤ C只有①②③ D是①②③④⑤ D 课堂练习 观察思考! 反应后饱和Na2CO3溶液上层有什么现象? 课本P67 演示实验3-4: 思考: 混合酸的顺序 浓硫酸的作用 加热的目的 饱和碳酸钠的作用 导管的作用 催化剂,吸水剂。酯化反应在常温下反应极慢,一般15年才能达到平衡。 乙酸乙酯制取注意事项 3. 加热的目的:提高反应速率;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有利于收集及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2. 浓硫酸的作用: 1. 混合酸加入顺序:乙醇、浓硫酸、冰醋酸。 ① 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生成醋酸钠,以便闻到乙酸乙酯的气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吸收乙醇。 ② 冷凝酯蒸气、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 度,以便使酯分层析出。 4.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5. 导管的作用: 导气、冷凝。不能将导管插到液面下,防止发生倒吸. 2、酯化反应 定义: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乙酸乙酯 (难溶于水,沸点:77.1 ℃) CH3COOH + HOC2H5 CH3COOC2H5+H2O 浓H2SO4 △ 探究酯化反应可能的反应方式 浓H2SO4 b、 O O CH3—C—O—H+HO—C2H5 CH3—C—O—C2H5 + H2O a、 CH3—C—OH+H—O—C2H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