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层结构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圈层结构理论

第四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交通工程教研室 陈大鹏 1.增长极理论 2.核心-边缘理论 3.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4.圈层结构理论 经济空间结构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经济要素的相对区位关系和分布形式。它是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经济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累积结果 经济空间结构受经济发展制约,必须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经济空间结构与经济发展相比,明显具有滞后性。空间结构的调整和改善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因此,对一个区域来说,要规划好适合的产业结构,同时也要规划好各产业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使经济布局同当地的条件相适应,使地区与地区之间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第一节 增长极理论 一、概念 1.由来 增长极(growth pole)概念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克斯提出。他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区,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 法国地理学家布德维尔把增长极同极化空间、城镇联系起来,使增长极有了确切的地理位置。增长极的“极”位于城镇或其附近的中心区域。 2.概念 增长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增长极包含了两个明确的内涵: (1)一是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 (2)二是作为地理空间上的产生集聚的城镇,即增长中心。 从60年代起,人们对增长极的研究也沿两条主线: ①部门增长极(推动型产业)和②空间增长中心(集聚空间/城镇) 二、推动型产业的特征 推动型产业是区域发展的带头产业,自然也是主导产业。它在区域经济运作中起着支配作用。 推动型产业通常具备如下特征: 1.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高,市场扩展和生产发展的速度快。 1表明随人均收入的增长,该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将扩大,可大规模生产。 1表明随人均收入的增长,该产品的需求量将相对减少 ,控制发展。需求收入弹性越高的产品,其产业发展的前景越好。 2、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有较高的技术进步率 创新能力强,技术进步快的产业,具有比较强的竞争能力。 3、产业关联性强,能促进产业综合体的形成。(例子。P227) 4、生产分布具有高度的空间集中倾向,产品市场却十分宽广。 5、产业的企业规模比较大。使用劳动力多、利税大、带动性强 根据佩鲁克思的看法,某区域一旦有了推动型产业,就可以增加生产的总产出,这是推动型产业对经济体系总产出的直接贡献。 同时推动型产业可以启动其它产业的发展,这是推动型产业对经济体系总产出的间接贡献。 这种贡献主要是通过产业关联,包括前向联系,后向联系,旁侧联系产生扩散效益,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由于扩散效益,推动型产业增加单位投入,必然产生若干倍的经济增长,这就是乘数效应 三、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影响 1.极化效应 (1)原因 ①规模经济效应 ②聚集经济效应 (2)作用 经济效益提高 2.扩散效应 (1)极化中心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①对原材料的需求促进区域农业和初级加工工业的发展 ②为区域提供技术支持 (2)极化中心的经济“外溢”作用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 ②资源密集型工业 ③污染企业 (3)政府调节作用 四、增长极理论的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1.增长极与城镇的关系 既是城镇,又要有推动型的工业体系。 2.增长极类型与规模的选择 要根据当地的资源,对外经济联系条件,社会经济基础,根据市场变动趋势,选择推动型工业,确定适合本区域发展的主导部门和发展规模 3.选择适宜的地点培植增长极 通常不是在原有城镇的建成区,而是在原有城镇的附近或边缘。这样既可以使增长极有充分的发展余地,又能使一定区域获得增长极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4.充分发挥增长极的功能。 主要功能:启动型工业,同时也要是:创新中心,社会交往中心,服务中心、信息中心 5. 增长极的体系,考虑各级增长极的分工 6. 对增长极要集中投资 第二节 核心--边缘理论 解释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一种理论。由美国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专家弗里德曼(Friedmann)于1966年在研究委内瑞拉时提出的。该理论试图解释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发展不平衡,又由极不平衡变为相互关联发展的平衡状况的区域系统 一、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 (参见P310图) 1、前工业化阶段 ①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商品生产不活跃,各地方基本上自给自足,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小,经济联系少,彼此孤立 ②城镇的产生和发展速度慢,各自成独立的中心。多数城镇规模小,城镇等级系统不完整 2、工业化初期阶段 ①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在某些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或交通方便的地方,成为物资集散交换的中心,加工业和制造业得到发展,出现很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成为核心即——城市。相对于这个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