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先了解Ziegler-Natta引发剂.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须先了解Ziegler-Natta引发剂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乙烯与少量α-烯烃(如1-丁烯、1-己烯、1-辛烯等)进行配位共聚合,所得产物分子链结构仍属线型,但因带有侧基而密度降低,所以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 它具有HDPE的性能,又具有LDPE的特性。由于抗撕裂强度比LDPE高,膜可以更薄,可以省料20%以上。 一般用途的HDPE分子量为 5~20万左右,若分子量高于150万以上的HDPE被称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热塑性塑料中抗磨损性和耐冲击性最好的品种。 聚丙烯 用Ziegler-Natta引发剂在与高密度聚乙烯大致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可顺利得到高分子量聚丙烯。 乙烯聚合不同的是,丙烯聚合的引发体系既要有高活性又要有高的定向性,为此引发体系中都要添加第三组分来提高聚丙烯的等规度。 用途 聚丙烯的用途十分广泛,可以用作塑料(建筑、家具、办公设备、汽车、管道等)、薄膜(压敏胶带、包装膜、保鲜袋等)和纤维(地毯、无纺布、绳)。 性能 等规聚丙烯在主要的塑料品种中是最轻的(d=0.90~0.91),因而具有很高的强度/重量比。它的熔点较高(165~175℃),最高使用温度达到120℃,与HDPE相比耐热性要好。 乙丙橡胶 采用均相Ziegler-Natta引发剂,在甲苯中进行乙烯丙烯共聚合,控制共聚物中乙烯摩尔含量为40~90%时,便得到乙烯-丙烯共聚物弹性体,即乙丙橡胶。 为了提高乙丙橡胶的硫化性能,在共聚体系中加入3~4mol%的双环戊二烯、乙叉降冰片烯或1,4-己二烯等作为第三单体进行三元共聚。 乙丙橡胶的特点是比重低,是所有合成橡胶中最轻的。用途包括电线电缆、汽车部件(散热管、挡风雨条)、传送带、生活用品等。 在共轭二烯烃单体中最重要的要属丁二烯和异戊二烯,它们的定向聚合产物的立构规整结构要比α-烯烃更复杂,既有1,4聚合产生的顺式和反式立体异构体,又有1,2-或3,4-聚合产生的全同和间同立体异构体。其中以顺式1,4-聚丁二烯和顺式1,4-聚异戊二烯最具实际应用意义,二者是合成橡胶中非常重要的品种。 共轭二烯烃的定向配位聚合引发剂包括三大类:烷基锂引发剂、Ziegler-Natta引发剂和 p-烯丙基过渡金属引发剂。 6.4 共 轭 二 烯 烃 的 配 位 聚 合 ? 如用丁基铝在非极性溶剂中(阴离子聚合)能得到顺式1,4含量为35~60%的聚丁二烯,而用TiCl4/AlEt3等Ziegler-Natta引发剂均可获得顺式1,4-含量大于95%的聚丁二烯。 顺式1,4-含量大于90%的聚丁二烯称高顺丁橡胶,顺式1,4-含量约为40%的聚丁二烯称低顺丁橡胶。前者的强度和弹性远远高于后者,是合成橡胶中仅次于丁苯橡胶的第二大品种,可部分代替天然橡胶制造轮胎和各种工业用橡胶制品。 对于异戊二烯的定向聚合, TiCl4/AlEt3等Ziegler-Natta引发剂的选择性也略高于丁基锂负离子引发剂(前者顺式1,4含量为~94%,后者顺式1,4含量为~97%)。 高顺式1,4含量的聚异戊二烯的结构与天然橡胶(含98%顺式1,4-聚异戊二烯)极为接近,故称合成天然橡胶,可代替天然橡胶制成各种橡胶制品,诸如汽车和飞机轮胎、胶管、胶带和鞋底等。 Ziegler-Natta引发剂的发现开创了烯烃聚合的新时代,经过几代的发展,Ziegler-Natta引发剂的性能不断提高,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高效载体引发剂是Ziegler-Natta引发剂的巨大革新。 人们一直没有中断对配位聚合新型引发剂的探索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取得不少突破性进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茂金属引发剂和后过渡金属引发剂。 6.5 配 位 聚 合 的 新 型 引 发 剂 体 系 6.5.1.1 茂金属引发剂 最早的茂金属引发剂二氯二环戊二烯基钛(Cp2TiCl2)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它在AlEt2Cl活化下组成一均相引发体系能使乙烯聚合,但活性很低,并且对丙烯等α-烯烃无引发活性,因而未能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1980年,Kaminsky等发现在茂金属化合物中加入AlMe3的部分水解产物甲基铝氧烷(MAO)后, 对乙烯、丙烯聚合具有非常高的活性。从而唤起人们对茂金属引发剂研究的极大兴趣。 6.5.1 茂金属引发剂的烯烃聚合 现在广义上的茂金属引发剂被定义为由过渡金属(主要是Ti、Zr、Hf)和至少一个环戊二烯或环戊二烯衍生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