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传精品教学课件(重庆医科大学)1手足口病.pptVIP

儿传精品教学课件(重庆医科大学)1手足口病.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传染病教研室 许红梅教授 概述(Introductiond) 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丘疱疹及口腔疱疹或溃疡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儿童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婴幼儿发病为主。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并发病毒性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发生死亡。 2009~2012年全国手足口病病例报告数及死亡病例数 病原学(Etiology)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是一组肠道病毒 柯萨奇病毒 A组16、4、5、7、9、10 型, B组2、5、13 型; 埃可病毒(ECHO viruses) 肠道病毒71型(EV71) 其中以EV71及Cox A l6型最为常见。 肠道病毒 属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有4个病毒种,根据交叉中和试验分为67个血清型: ①脊髓灰质炎病毒:1,2,3型 ②柯萨奇病毒:共29型 A组:A1~22、A24,23型 B组:B1~6,共6型 ③埃可病毒:1~9,11~27,29~33,共31型 ④新型肠道病毒:68~71,共4型 病原学(Etiology)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是一组肠道病毒 柯萨奇病毒 A组16、4、5、7、9、10 型, B组2、5、13 型; 埃可病毒(ECHO viruses) 肠道病毒71型(EV71) 其中以EV71及Cox A l6型最为常见。 病毒抵抗力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对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敏感 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 对乙醚、75%酒精和5%来苏等不敏感 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传染源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排出病毒,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粪便排出病毒可持续2-3周。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 呼吸道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直接、间接) 易感性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 流行特征 年龄: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发生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流行季节: 四季均有发病,以夏秋季多见,5-6月为高峰,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由于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所以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流行特征 年龄: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发生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流行季节: 四季均有发病,以夏秋季多见,5-6月为高峰,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由于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所以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流行地区 全球性传染病,无明显的地区性。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 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16型 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 此后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我国: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以后各地陆续报道。 1983年天津发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 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 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2007年在内地开始流行 临床表现(Manifestations) 潜伏期:2~5天 急性起病 发热 口痛:以进食时明显,婴儿表现为流涎、进食时哭吵、拒食。口腔粘膜有散在疱疹或溃疡。 皮疹: 部位:手或脚,多见于手掌、脚掌及指趾间。少数患儿膝盖、臀部或手臂、腿部出现皮疹。即皮疹呈离心性分布。 形态:斑丘疹和疱疹。疱疹质地较硬,疱内液体较少。 2-3天自行吸收,不脱屑,无瘢痕,无色素沉着。 皮疹不痛不痒。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临床表现(Manifestations) 潜伏期:2~5天 急性起病 发热 口痛:以进食时明显,婴儿表现为流涎、进食时哭吵、拒食。口腔粘膜有散在疱疹或溃疡。 皮疹: 部位:手或脚,多见于手掌、脚掌及指趾间。少数患儿皮疹可扩散到膝盖、臀部或手臂、腿部。即皮疹呈离心性分布。 形态:斑丘疹和疱疹。疱疹质地较硬,疱内液体较少。 2-3天自行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