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择端的电影分镜清明上河图壹〉.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择端的电影分镜清明上河图壹〉

〈張擇端的電影分鏡清明上河圖(壹)〉 蔣勳/聯合報 〈上河圖〉是一個城市繁華的記憶,像普魯斯特用一整部《追憶似水年華》來書寫他的時代,像曹雪芹用一整部的《紅樓夢》書寫江寧的夢中繁華…… 關於張擇端 張擇端僅只留下一卷〈清明上河圖〉,已被公認為北宋徽宗宣和年間最偉大的畫家。 徽宗是重視藝術的皇帝,在國家主管文化最高的機構翰林院設圖畫科,拔擢優秀的畫師,給予等同學者士大夫的崇高地位。 張擇端就是當時翰林院的畫院承旨,應該是特別揀選、直接受徽宗指導進行創作的重要畫師。事實上,〈清明上河圖〉這樣費時費力的鉅作,沒有皇室官方的籌畫支持,很難以個人之力完成。 北宋首都汴京,累積了一百多年沒有大戰爭的穩定富裕,人民安居樂業,百業興榮,創造了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文明。 一條漕運繁忙的汴河,穿過街市繁華的中心,從南方來的大船,載著貨物,一艘一艘停靠河岸。一長列駱駝隊伍,絡繹穿過汴京城門,背上馱滿輸送向北方的物品。十二世紀前後,汴京正是南北東西貨物貿易輸送的樞紐,也才供養出一個如此繁華的城市。 徽宗看著這眼前如夢的繁華,他想留住什麼吧,跟畫院畫師商量,以汴京城市為主題,創作一卷〈上河圖〉。像今日籌畫拍攝一部城市紀錄片一樣吧,張擇端接下了這任務,他是這部偉大城市紀錄片的監製、編劇和導演。 有趣的是,徽宗朝官方最重要的國家美術目錄《宣和畫譜》裡沒有張擇端的名字。 僅僅只從史料文獻去研究美術史的學者,可能會完全忽略張擇端這個名字。 幸好有一卷〈清明上河圖〉留存下來。作品存在,比一切文字史料更雄辯,也更真實。 張擇端,這麼重要的畫家,為什麼沒有記載在《宣和畫譜》中?有人認為當時負責編修國家美術目錄的人可能是蔡京。蔡京被認為是誤國的姦佞小人,逞一己之私,貪賄圖利,張擇端恃才傲物,不肯奉承蔡京,因此被官修的《宣和畫譜》除名。 這個說法是否屬實,很難考證。 我懷疑蔡京說法的真實性,因為張擇端如果是畫院承旨,徽宗不會對他不認識,對這樣一位重要的藝術家,沒有列名國家文獻目錄的《宣和畫譜》,皇帝應該不至於不聞不問,蔡京即使擅權,或許還不敢這樣一手遮天吧。 另一種說法比較平實,認為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創作年代在徽宗宣和末年,《宣和畫譜》在宣和2年(1120)已經蒐集編錄完畢,沒有來得及列入張擇端的名字。 宣和年號只到1125年,靖康兩年,到1127年北宋就亡國了,汴京落入遼的版圖。〈上河圖〉最可能的創作完成時間是在《宣和畫譜》編完的1120年至北宋滅亡的1127年的七年之間嗎? 繪畫的「文本」 許多學者對這張畫有極其不同的看法,眾說紛紜,因為沒有足夠可信的文字資料可供憑證。 也許是另一種幸運吧,因為沒有太多文獻資料,反倒可以擺脫迷信文字史料的障礙,直接就作品本身來討論。 近代文學的論述上有人呼籲「回到文本」。《紅樓夢》是偉大的文學,「紅學」的考證卻往往越來越偏離「文本」。長篇大論,引經據典,卻無一字涉及小說本身,畢竟使人懷疑論述的意義。 〈上河圖〉自1950年代被確定為北宋張擇端名作,能夠看到原作的人不多。遲至二十一世紀初,這張畫在上海、北京、香港,三次露面,引起一般大眾廣大的注意。 上海博物館五十周年館慶,展出這張畫。清晨五點鐘就有人在門外排隊,常常一排四、五個小時,都不一定看得到畫。人潮隊伍一到畫前面,就停住不動,任憑管理員如何催促,都難移動。 我在隊伍中聽到日本來的觀眾,向催促的人抱歉地說:「我從日本來,要慢慢看。」 我第一次去,是館長直接帶我進入展覽室,第二次自己堅持排隊,擠在手中提著豆漿拿著油條的人群中,特別覺得〈上河圖〉是一張以「庶民百姓」為主角的城市圖畫,原來更應該與「庶民百姓」一起看這張畫。張擇端地下有知,應該慶幸他的作品跟他關心的「庶民百姓」如此靠近,如此息息相關。 張擇端的〈上河圖〉不屬於皇室貴族,不屬於士紳文人,不屬於只關心論述研究的學者,張擇端〈上河圖〉的真正繪畫「文本」就是「庶民百姓」。 目前傳世的〈清明上河圖〉多達四十幾種不同版本,都來自北宋張擇端這一卷祖本,然而卻也沒有一件能真實抓住張擇端原作「庶民百姓」的創作核心主題。 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以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利用現代科技,製作了一百二十公尺長、六公尺高的動畫版〈上河圖〉,成千上萬的「庶民」有了一次可以更貼近張擇端〈上河圖〉的經驗。 原作只有二十四公分高,許多場景小到肉眼都難觀察,現代科技的放大,幫助現代觀眾看到一千年前畫師線條的精細準確。 古代的工筆的「界畫」在宋代文人美學興起後遭受貶抑。「界畫」等同於「工匠畫」。而文人美學最看不起的就是以技巧炫耀的工匠,「界畫」一格,也因此淪為「匠氣」,萬劫不復。一直到清代初期,西洋以科學透視創作的繪畫,還被當時的文人批評為「雖工亦匠,不入畫品」(見鄒一桂《小山畫譜》)。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