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90657-【叶浩生】【心理学史】第七章-行为主义的发展.ppt

1-3790657-【叶浩生】【心理学史】第七章-行为主义的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1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790657-【叶浩生】【心理学史】第七章-行为主义的发展.ppt

2.有关攻击行为观察学习的实验研究 把儿童分为三组,观看一段攻击行为的录像。录像的结尾处: 第一组儿童看到攻击行为的个体受到奖励 第二组儿童看到攻击行为的个体受到惩罚 第三组儿童看到攻击行为的个体既没有受到惩罚,也没有受到奖励。 接下来给儿童提供一个表现攻击行为的环境,观察三组儿童的表现。 结果会如何呢? 实验结果同人们预期的那样,看到攻击行为的个体受到惩罚的那一组儿童表现出最少的攻击行为。 实验继续进行,给儿童提供表现攻击行为的诱因,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结果三组儿童几乎表现出同样多和同样质量的攻击行为。 奖励组 惩罚组 无强化组 3. 自我效能 班图拉对自我效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自我效能被描述为自尊、自我价值感,指的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效率和信心的认识。他的研究已经证明,那些具有较强自我效能感的人相信他们可以对付生活中的各种事件,认为自己能克服障碍。这些人寻求挑战,并能坚持到底,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认为自己可以成功,能控制自己的命运。 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感觉无助、无望,认为自己几乎没有什么机会能影响所面临的情境。当他们面临问题时,如果最初解决问题的努力失败,那么就可能放弃。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几乎没有什么机会控制自己的命运。 班图拉的研究证实,自我效能感影响着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例如,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比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更易于获得较好的成绩,有更好的职业前景,在工作上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设定更高的个人目标,具有更好的身心健康状态。一般来说,在自我效能感上,男性高于女性。对于男性和女性两种性别的人来说,自我效能感在中年时达到顶峰,60岁以后开始下降。 很明显,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实际上可以导致生活各个方面的积极效应。研究证明,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比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感觉更好、更健康,更少地为生活压力所困扰,更能忍受生理上的病痛,更容易从疾病和外科手术中恢复。 自我效能感同样影响着课堂和工作上的行为表现,例如,自我效能感高的雇员比自我效能感低的雇员对他们的工作更满意,对自己隶属的组织更忠诚,在工作和训练中上进心更强。 班图拉同样发现,群体也具有集体的效能水平,且影响着各种任务上的行为表现。有关球队、公司部门、军队单位、城市中的住户群体、政治活动小组等的研究发现: “人们所感觉到的集体效能水平越高,群体的上进心越强,动机水平相应更高; 在面临障碍和挫折时,力量的效能水平越高,则群体的士气越高,对压力的韧性越大,行为成就也就越大” 4.评价 传统的行为主义者批评班图拉的社会认知行为主义,认为信念和期望这样一些认知过程对行为没有因果影响力。班图拉的反应是: “激进的行为主义者认为思维过程没有因果影响力,但是他们却花费大量的时间发表演讲、撰写著作和文章,力图说服其他心理学相信他们的思维方式,这让人感觉滑稽可笑”。 社会认知理论在心理学中被广泛地接受为实验室中研究行为、临床实践中矫正行为的有效方式。此外,班图拉的贡献也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可。1974年,他担任了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80年,他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贡献奖。他的理论及其示范治疗方法体现了当代美国心理学的机能和实用精神。他的方法是客观的、精确的和实验的,顺应了当代关注内部认知变量、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潮流。 * 8.强化的模式 斯金纳箱最初研究论证了强化对操作行为的作用。白鼠的每一个揿压杠杆的行为都得到强化。换言之,每一次正确的反应之后,白鼠都会获得食物。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强化不会总是持续的。但即使强化是间歇的,学习还是会发生,行为也持续下来。斯金纳写道: 当我们去滑冰或者滑雪时,并不总是遇到好的冰或雪……在餐馆里,由于厨师的行为总是在变化,我们并不总是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当我们给朋友打电话的时候,并不总是能找到朋友,因为朋友并不总是在家……工业和教育的强化特征几乎总是间歇性的,因此强化每一个反应对于控制行为是不可行的。 考虑一下你自己的经验。即使你持续不断地学习,你也不可能每一次考试都得到A。在工作问题上,即使你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你也不能总是受到赞扬或者工资每天都能晋升。因此,斯金纳想了解行为究竟怎样受到不同强化模式的影响。一种强化模式在决定有机体的行为方面是否好于另外一种模式? 强化作用的模式有四种: 固定时距模式:在固定的时间距离上实施强化,缺点是在时距的起点处反应速率较慢,甚至不反应。如学期末的考试等。 变异时距模式:在固定的时间里,强化的次数是固定的,但间隔的时间却不固定,有时间隔的时间长,有时短。优点是反应的速率比较稳定,不会有大起大落。 固定比率模式:以反应的次数为标准,在一定次数的反应出现以后才给予强化。缺点同固定的时距模式。 变异的比率模式:强化的平均次数不变,但两次强化之间的反应次数不固定。每次反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