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病毒学 1.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兽医病毒学 1.ppt

兽医病毒学 第九章 抗病毒的药物 病毒感染是一大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病毒病的治疗是一大难题。长期以来,病毒病主要依靠接种有效疫苗预防,一旦发病,只能依靠自身免疫力清楚病毒。近20年发现了一些具有抗病毒活性的细胞因子、化学药物。本章将会对这些研究成果作详细介绍。 1 概述 2 干扰素(IFN) 3 肿瘤坏死因子(TNF) 4 白细胞介素(IL) 5 抗病毒化学药物 6 抗病毒中药 一、 抗病毒的细胞因子 病毒感染机体后刺激机体细胞产生各种各样的细胞因子,不同的细胞因子对病毒感染的结局以及所产生的临床症状起重要作用。 抗病毒的细胞因子特征: ①大多数细胞因子为简单的多肽或糖蛋白,分子量一般小于30KD,但有些因子能够形成二聚体或三聚体。 ②细胞因子一般在转录或翻译水平受不同的刺激调控产生,很少组成型产生 ③细胞因子的产生是短暂的,一般为自分泌或旁分泌形式作用于邻近或自身细胞,但是在全身感染时会在血循环中发现某些细胞因子。 ④细胞因子通过结合到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发挥作用。 ⑤大多数细胞因子可以改变其靶细胞的基因表达形式,表现为细胞分裂的速率增快或减缓,细胞分化状态或某些分化功能的改变。 ⑥有些细胞因子常常可以增加或减少其它细胞因子的产生,或者改变其他细胞因子的受体。 ⑦不同的细胞因子可以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活性。 ⑧一种细胞因子常可以作用于多种靶细胞,发挥多种效应。 ⑨细胞因子的体内活性实际上是多种细胞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1.蛋白质通性:各种干扰素均是低分子蛋白质,干扰素还有沉降率低,90 000-100 000g离心不被沉淀、不能透析、易为蛋白酶如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等分解灭活等特点. 2.种属特异性:干扰素具有较为严格的种属特异性。由某一种属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只能保护相同或近似种属的细胞或机体,使其具有抗病毒等的作用,而不能保护没有种属关系的细胞或机体. 例如人干扰素只对人细胞和人体具有保护作用,鸡干扰素只对鸡细胞和鸡体有保护作用,猴干扰素除对猴有保护作用外,对人也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等。 干扰素还存在着组织差异,即使同一动物的不同组织产生的干扰素,其生物学特性也有差别,例如白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对白细胞最为有效,而成纤维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则对成纤维细胞呈现最大的抗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 3.广谱性: 由一种病毒或非病毒性物质诱导产生的干扰素,能够抑制各种病毒的作用已为人们熟知,并应用于临床。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干扰素对病毒以外的许多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甚至原虫也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4.稳定性:一般来说,干扰素对温度和pH值相当稳定,60℃加热1小时不被灭活,-20℃以下的温度可以长期保存。α与β干扰素对pH值2稳定。但是,γ干扰素不耐pH值2。 5.弱抗原性:大多数学者认为,干扰素的抗原性很弱。要想获得较高滴度的中和抗体,必须将干扰素多次免疫动物 。 干扰素的种类和命名: 根据干扰素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人干扰素、动物干扰素、昆虫干扰素、植物干扰素、细菌干扰素等五大类。依照干扰素的不同抗原性,又将其区分为不同的“型”或“种”,例如人干扰素可分为α、β和γ三个型 。 凡能使干扰素基因去抑制而表达干扰素的物质,都是干扰素诱生剂。根据干扰素诱生剂的诱导特点和强弱,可分为Ⅰ、Ⅱ两型: 甲类干扰素诱生剂: 诱导能力强,能在人和动物体和体外细胞培养物内诱导产生干扰素。诱导时所需的诱生剂量小,以μg计。其所诱导产生的干扰素量较高,在细胞培养液和血清中可达1000U/ml以上。许多RNA和DNA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细菌双股RNA和人工合成的双股RNA等都是。 乙类干扰素诱生剂: 诱导能力较弱,只能在动物或人体内诱导产生干扰素,在细胞培养物中大多不能。某些细胞寄生菌例如布鲁氏菌以及细菌内毒素、多羧酸类等多聚化合物和环乙亚胺、卡那霉素等低分子化合物等属之。 Ⅱ型干扰素诱生剂: 这型诱生剂诱导T淋巴细胞产生γ干扰素,原称免疫干扰素(iIFN)。某些促有丝分裂因子(PHA、PWM、ConA等)、细菌毒素(脂多糖、链球菌毒素、葡萄球菌毒素、破伤风毒素、白喉毒素等)以及某些病毒(牛痘病毒、疱疹病毒等)都是γ干扰素诱生剂。最近发现,某些中药或其成分如中华猕猴桃的肽多糖、天麻多糖、中成药清瘟合剂等也有一定的诱导产生干扰素的作用。 三.干扰素的抗病毒机理 干扰素抗病毒,并不是干扰素对病毒的直接灭活作用,而是由于干扰素作用于细胞,由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AVP),后者阻止病毒的合成而呈现抗病毒效应。抗病毒蛋白由细胞染色体的抗病毒蛋白基因所编码,抗病毒蛋白基因通常处于非活化状态,当干扰素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时,即可迅速导致抗病毒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