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沈英森颤震 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学沈英森颤震 课件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治法:滋阴潜阳。 方药:滋生青阳汤。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方解: 生地、生石决明滋阴潜镇敛阳为君 磁石补肾益精敛阳,除烦镇逆 石斛、麦冬育阴生津 丹皮清虚火,共为臣药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白芍补脾阴,泻肝火,和血脉,敛逆气 甘菊平肝,清头明目,止虚风 薄荷疏风解郁,清火明目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柴胡疏肝升清散结,调畅气机为佐药 天麻与桑叶入肝经,通血脉,祛风痰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加减: 可选滋荣养液膏,药用女贞子、陈皮、干桑叶、熟地、白芍、黑芝麻、早莲草、枸杞子、当归身、鲜菊花、黑鲁豆、南竹叶、玉竹、白茯苓、沙蒺藜、炙甘草治之。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2.髓海不足 症状:头晕目眩,耳呜,记忆力差或善忘,头摇肢颤,溲便不利,窹寐颠倒,重则神呆,啼笑反常,言语失序,舌质淡红体胖大,苔薄白,脉多沉弦无力或弦细而紧。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治法:填精益髓。 方药:龟鹿二仙膏。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方解: 鹿角通督脉,龟版通任脉,一善通阳,一善通阴,均为血肉有情之品,善补人之真气。 人参大补中气,气血调畅。 枸杞子滋补肝肾。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四味相合,填精益髓,达到补养精、气、神三宝之功。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加减: 用益脑强神丸:鹿角胶50g、麝香4g、海马50g、龟版胶50g、燕菜50g、西红花50g、玳瑁100g、枸杞子100g、石菖蒲50g、山茱萸肉75g、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桃仁25g、何首乌100g、熟地75g、黄精100g、豨签草100g、生槐米100g、五味子50g,共为细面,制大蜜丸,每服l丸,日3次,淡盐水送服。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3.气血亏虚 症状:眩晕,心悸而烦,动则气短懒言,头摇肢颤,纳呆,乏力,畏寒肢冷,汗出,溲便失常,舌体胖大质淡红,苔薄白滑,脉沉濡无力或沉细。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治法:补中益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或四君子汤送服天王补心丹。 少见原因引起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课件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抢救应急演练课件小学英语教学法英语教学原则阻滞剂在减低非心脏手术 少见原因引起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课件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抢救应急演练课件小学英语教学法英语教学原则阻滞剂在减低非心脏手术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颤 震 Tremor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目的要求】 1.了解颤震是老年常见多发病,介绍其范围和研究新进展。 2.熟悉颤震的病因病机及其转归。 3.掌握颤震的临床证候特征、诊断依据,及其痴呆、郁病、健忘的鉴别要点。 4.掌握颤震证治内容。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概念】 颤震,亦称“颤振”或称“振掉”,是指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轻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尚能坚持工作和生活自理; 重者头部震摇大动,甚则有痉挛扭转样动作,两手及上下肢颤动不止,或兼有项强、四肢拘急。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医论】 《内经》无颤震之名,但有类似记载 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掉”的表现。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素问·脉要精微论》“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 《素问·五常政大论》“其病摇动”、“掉眩巅疾”、“掉振鼓慄”这些论述不但明确病因、主症,而且指出病名。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证治准绳·杂病》 释曰:“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亦有头动而手足不动者,……手足动而头不动也。皆木气太过而兼火之化也。”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医学纲目·颤振》 释曰:“颤,摇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比之瘈疭(zhizong),其势为缓。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即颤振之谓。”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指出与瘈疭区别,还与“诸禁鼓慄”有别,曰:“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热。鼓慄亦动摇之意也。” 还指出病因:“此症多由风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挟湿痰者”。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张氏医通·颤振》 明确指出与骨髓有关:“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又指出与瘈疭鉴别:“颤振与瘈疭相类,瘈疭则手足牵引,而或伸或屈;颤振则振动而不屈也,也有头摇手不动者。盖木盛则生风生火,上冲于头,故头为颤振。若散于四末,则手足动而头不动也。”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并列举出13个证候和主治方药,还以脉象判断预后。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