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的制备教学教案.ppt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催化剂的制备教学教案.ppt

Four main steps in the sol–gel preparation 胶体化学简介 溶胶 —— 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相颗粒粒径为1-100 nm的分散系统 粗分散系统 胶体系统 分子分散系统 100 nm 100-1 nm 1 nm 分散法 凝聚法 大变小 小变大 溶胶的制备: 分散法:利用机械设备、气流粉碎、电弧和胶溶等方法 将较大颗粒分散成胶体状态 凝聚法: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 离子)聚集成胶体粒子 胶溶:在新生成的沉淀中,加入适合的电解质(HCl、HNO3等) 或置于某一温度下,通过胶溶作用使沉淀重新分散成溶胶 如,复分解法制备盐类溶胶:AgNO3 + KI ? AgI (溶胶) + KNO3 水解法制备金属氧化物溶胶:FeCl3 + 3H2O(煮沸)? Fe(OH)3 (溶胶) + 3HCl 胶团的结构:—— 扩散双电层结构 [ (H2SiO3)m ? nSiO32- ? 2(n-x)H+ ]2x- ? 2xH+ 胶核 吸附层 扩散层 胶体粒子(胶粒) 胶团 [ (AgI)m ? nAg+ ? (n-x)NO3- ]x+ ? xNO3- 溶胶稳定的因素: 胶粒带电;溶剂化膜;布朗运动 — 消除或减弱溶胶稳定的因素,将导致溶胶的聚沉或 胶凝成凝胶(可视为一种特殊的沉淀过程) 凝胶 —— 溶胶通过胶凝作用,胶体粒子相互凝结或缩聚而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从而失去流动性而生成的一种体积庞大、疏松、含有大量介质液体的无定形沉淀 溶胶的胶凝过程影响因素: 加入电解质(适量可促进胶凝) 溶胶浓度(越高越易胶凝) 温度(一般越高越易胶凝) pH值 (越高可促进氢氧化物溶胶胶凝) 凝胶特征:分散相(网状结构)与分散介质(水)均为连续相 凝胶脱水后可得多孔、大比表面的固体材料 Sol-Gel法制备催化剂的过程 (加水)金属醇盐水解 (加胶溶剂)胶溶 陈化胶凝 干燥 焙烧 金属醇盐 的母醇溶液 金属氧化物或 水合金属氧化物 溶胶 凝胶 催化剂 金属醇盐胶溶法制备催化剂的Sol-Gel过程 —— 将易于水解的金属化合物(金属盐、金属醇盐或酯)在某种溶剂中与水发生反应,通过水解生成金属氧化物或水合金属氧化物,胶溶得到稳定的溶胶,再经缩聚(或凝结)作用而逐步胶凝化,最后经干燥、焙烧等后处理制得催化剂 金属醇盐 常用其母醇作溶剂进行溶解(因一般金属醇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且醇与水和金属醇盐都互溶) 如,异丙醇铝溶于异丙醇中,仲丁醇铝溶于仲丁醇中 醇的加入量应适当(过多延长水解和胶凝时间;过少易出现聚沉而得不到高质量凝胶) 同一金属的不同醇盐的水解速率不同 如,用Si(OR)4来制备SiO2溶胶:烷基中C原子数越多,水解速率越低(因此常用Si(OC2H5)4 ) 制备多组分氧化物溶胶时,应尽量选择水解速率相近的各醇盐(同步水解) —— 溶胶均匀性 水解与缩聚 金属醇盐在过量水中完全水解,生成金属氧化物或水合金属氧化物;水解同时伴有缩聚反应,形成不同大小和结构的胶粒 水解反应: 缩聚反应: 水的加入量( Sol-Gel法的关键参数) —— 直接影响溶胶粘度、溶胶向凝胶转化以及凝胶干燥等 水解温度(越高水解速率越快) 制备多组分氧化物溶胶时,应保持各醇盐水解速率相近(同步水解) —— 溶胶均匀性 胶溶 胶凝 向水解产物中加入一定量胶溶剂(HCl、HNO3、CH3COOH等酸),使沉淀重新分散为大小在胶体范围的粒子,从而形成金属氧化物或水合氧化物溶胶 加入胶溶剂,粒子表面形成双电层 酸的种类及加入量 —— 直接影响胶粒大小、溶胶粘度和流动性等溶胶性能 溶胶质量影响最终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 如,胶粒大小决定催化剂最小孔径;胶粒粒径分布及胶粒形状决定催化剂孔径分布及孔的形状等 在一定条件下,溶胶胶粒相互凝结或缩聚,逐渐连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把所有液体都包进去,成为冻胶状的水凝胶 凝胶的干燥 一般干燥法 现象: 持续收缩和硬化、产生应力和破裂 (孔中气液两相共存,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产生毛细管力。毛细管力将颗粒挤压而团聚。而且由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