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虫孢子虫疟原虫刚地弓形虫 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虫孢子虫疟原虫刚地弓形虫 课件

宠猫女士生畸儿 腹部撑破肠裸露 2000年2月3日晚12时许,家住成都市大弯镇的曾女士剖腹产生下一名重2.7公斤的男婴。医护人员发现,新生儿腹部的皮肤被内脏胀破,结肠全部裸露并鼓出体外,肉眼甚至可以看到肠子的蠕动。经医生诊断,这是因曾女士患了一种对胎儿极为不利的弓形虫病所致,而罪魁祸首则是她养的那些猫…… 第二节 刚地弓形虫 属真球虫目、弓形虫科,从非洲刚地梳趾鼠体内发现,因虫体的滋养体呈弓形而命名,简称弓形虫。 可寄生于除成熟红细胞外的几乎所有有核细胞内。 呈世界性分布,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是一种重要的机会致病原虫。 (一)形态及结构 弓形虫生活史各期呈现5种形态: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滋养体、包囊形态可见于人体,在此作重点介绍。 (一)形态及结构 (1)蕉形,一端稍尖,一端钝圆。 (2)大小为(4~7) μm×(2~4) μm。 (3)核常位于虫体中央,分裂中 的虫体可见2个胞核。 (4)滋养体寄生于有核细胞内。 1. 滋养体 (一)形态及结构 3. 配子体 红细胞破裂后,部分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发育为配子体。 圆形或卵圆形,占满胀大的红细胞。 有雌、雄之分。 雄配子 雌配子 (一)形态及结构 3. 配子体 胞质深蓝 核致密,呈红色,偏于虫体一侧 (1)雌配子体 (一)形态及结构 3. 配子体 胞质浅蓝 核质疏松,淡红色,常位于虫体中央 (2)雄配子体 例:恶性疟原虫 环纤细,约为RBC直径的1/5 核1个,但2个常见 红细胞常含2个以上原虫 虫体常位于红细胞的边缘 ,呈“鸟飞状”。 (一)形态及结构 人体较重要的4种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见表9-1(P59)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 (一)形态及结构 人体较重要的4种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见表9-1(P59) 恶性疟原虫配子体 例:恶性疟原虫 速发型子孢子 迟发型子孢子 休眠体 雌按蚊吸血 经皮肤 裂殖体(裂殖子) 裂体增殖(肝细 胞内发育) 侵入红细胞 环状体 大滋养体 未成熟裂殖体 成熟裂殖体 (裂殖子) 雌、雄配子体 红细胞内发育 蚊吸血 雌、雄配子 合子 动合子 卵囊 子孢子 蚊体内 发育 (二)生活史 (二)生活史 (二)生活史 1. 宿主 3. 感染阶段:感染人-子孢子(感染蚊-配子体) (二)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肝细胞内发育—红外期 2. 人体内的发育 4. 感染方式:蚊叮咬、输血及经胎盘 5. 致病阶段:红内期疟原虫 终宿主:雌性按蚊 中间宿主:人 红细胞内裂体增殖—红内期 配子体形成 红细胞内发育 子孢子(蚊体内) --感染人的阶段 呈梭形,(10~15)μm×1μm 主动从卵囊壁钻出或因卵囊破裂后散出,随血淋巴钻入蚊体组织 只有到蚊唾腺内的子孢子才具有传染性 (二)生活史 1. 潜伏期 (三)感染与致病 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期是疟原虫的主要致病阶段。 致病力强弱与虫种、数量和人体免疫状态有关。 指从疟原虫侵入人体至出现临床症状的间隔时间。 潜伏期的长短为7天~12个月或更长。 由输血感染诱发的疟疾,潜伏期一般较短。 1. 潜伏期 (三)感染与致病 间日疟:11~25天,可长至6~12个月或更长 恶性疟:7~27天 三日疟:18~35天 卵形疟:11~16天 (三)感染与致病 红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引起机体出现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3个连续阶段,称为疟疾发作。 2. 疟疾发作 红细胞破裂 (三)感染与致病 疟疾发作机制:与红细胞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密切相关。 2. 疟疾发作 大量的裂殖子 原虫代谢产物 红细胞碎片 寒热发作 入血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 内源性热原质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正常 被吞噬和降解 大量出汗 (三)感染与致病 疟疾发作与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 典型的间日疟和卵形疟隔日发作1次 三日疟隔2天发作1次 恶性疟隔36~48小时发作1次 若原虫发育不同步或不同种疟原虫混合感染时,发作则不典型。 2. 疟疾发作 发热 ( 4~6小时) 48小时 (1~2小时) 寒 战 ( 40小时) 间 歇 出汗、退热 ( 2~4小时) 40℃ 36℃ ? ? ? ? (三)感染与致病 (三)感染与致病 疟疾未经彻底治疗或发作自行停止后,机体血液内仍可长期残存少量疟原虫而转入隐匿期。 (1)疟疾再燃 当虫体产生抗原变异或宿主免疫力下降时,原虫可重新大量繁殖再次引起疟疾发作,称为疟疾再燃。 3. 疟疾再燃和复发 (三)感染与致病 (2)疟疾复发 间日疟初发患者,由于肝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