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对象的区分和心理诊断 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咨询对象的区分和心理诊断 课件

神经症的特点 心理冲突 病人察觉到他处于一种无力自拔的自相矛盾的心理状态,感到不能控制他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如焦虑,持续的紧张心情,恐惧,缠人的烦恼,易激惹,自认为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强迫观念。通俗的讲,病人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1项:①恐惧;②强迫症状;③惊恐发作;④焦虑;⑤躯体形式症状;⑥躯体化症状;⑦疑病症状;⑧神经衰弱症状。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惊恐障碍另有规定。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及心境障碍等。 神经症的分类 恐怖症 焦虑症 强迫症 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 神经衰弱 抑郁性神经症 癔症 其它:吞咽困难、斜颈、痉挛、瘙痒、痛经 神经症的患病率 在我国12个地区的15—59岁的人群中,神经症的患病率为22.21‰(1982)。 北京市1991年的调查结果表明,神经症的患病率为33.81‰。 德国患病率为12—26% 瑞典居民的终生患病率为13.10%,而且,在医生的诊所中,10—50%的病人为神经症患者。 缓解神经症可能的办法 陶冶个性 克服自我中心、内向性、完善欲 顺其自然 接纳自然而难以改变的情形 为所当为 外表自然,内心健康,做常人该做的事 神经症逻辑图(日本精神病学家:森田) 偶发事件 疑病素质 感觉与体验 注意集中 神经质症状 意识狭窄 精神交互作用 精神拮抗作用 生的欲望 恐怖症 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病人对于某种特定的客体或环境或与人交往产生强烈的恐惧,并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这种焦虑不安。 社交恐惧症 单一恐惧症 场所恐惧症 焦虑症 焦虑症是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 焦虑与压力严重程度不成正比,压力过后而焦虑仍持续存在,或即使无外在压力却依然感到焦虑。 表现: 广泛性焦虑症: 持续存在的焦虑,过分担心、紧张、害怕,伴自主神经症状; 惊恐障碍:突然的惊恐体验,伴濒死感或失控感,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强迫症 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 强迫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两种冲突导致患者紧张不安,十分痛苦。 患者知道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是无法摆脱。 神经衰弱 指大脑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从而产生精神 活动能力的减弱。 主要特征是精神的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 常伴有情绪烦恼易激惹及睡眠障碍、头痛、多种躯体不适等症状; 病程迁延,症状时轻时重; 病情波动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疑病症 以疑病症状为主要的临床相的神经症。 患者对自已的健康状况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 怀疑患了某种躯体或精神疾患,但是与其实际健康状况不符合。 医生对其病的解释或客观检查常不足以消除患者固有的成见。 应激相关障碍(五) 应激相关障碍:是指一组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下直接引起的精神障碍,其临床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性体验有密切联系,并伴有相应的情感反应,不脱离现实,容易被人理解。 常见的有三种类型: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适应障碍 2003年“非典” 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 2008年5.12大地震 8.0 1、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心因性反应): 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的短暂的精神障碍。 临床特点: 1.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 2.精神运动性兴奋 3.精神运动性抑制 4.其他:意识障碍、片段的精神病性症状 急性应激障碍治疗 1、 心理治疗(重要意义) 2、 药物治疗(对症治疗) 3、 环境治疗 应激人群的紧急干预 原则:及时、就近、简洁、紧扣重点 进行紧急事件应激晤谈 时间:在24至48小时之内是最理想;6周之后效果甚微。 目的:应帮助患者尽快脱离应激源,改变与创伤有关的生活环境。 内容:情感宣泄 支持和安慰 调动其内在资源 时程:全程需3-5小时。 随访: 紧急事件后数周或数月进行(非常重要) 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数日至半年内)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临床特点: 1.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必要条件) 事件的性质主要是天灾人祸(战争、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