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资料--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辅助化疗的优化选.ppt

培训资料--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辅助化疗的优化选.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培训资料--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辅助化疗的优化选

少见原因引起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课件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抢救应急演练课件小学英语教学法英语教学原则阻滞剂在减低非心脏手术 少见原因引起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课件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抢救应急演练课件小学英语教学法英语教学原则阻滞剂在减低非心脏手术 乳腺癌分子分型 与辅助化疗的优化选择 背 景 乳腺癌并非由单一基因导致 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转归及全身与局部治疗反映各异 单一模式的癌症治疗、预防策略以及生存期规划将被个体化替代 仅按临床特征分类已不能满足从本质认识该病这一要求,亦不能适应多种治疗手段的发展 分子分型的意义 乳腺癌为高度异质性疾病,分子分型反映疾病本身的基因类型,可提供重要的预后信息,并为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 形成了对危险度分类(根据患者临床特征来确定)的良好补充 虽然分子分型最初是通过基因芯片分析判定的,但其中涉及的一些指标(ER、PR、HER2、Ki-67等)可以通过IHC等病理学检测方法来进行判定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免疫组化 GEP技术进行分子分型,但费用高,不易应用 以简单实用的IHC代替 IHC分类建议采用6种抗体组合进行乳腺癌分子分类:ER、PR、HER2、CK5/6、EGFR、Ki-67 第12届St. Gallen专家组达成共识:采用Cheang等的4种标记IHC(ER、PR、HER2和Ki-67)进行乳腺癌近似分子分型,特称为“临床病理分类”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治疗选择 存在问题 几乎所有过去的临床试验均不是根据分子分型设计的,所有结果均来自于回顾性的亚组分析 IHC虽有诸多优点,如简单实用、敏感性与特异性高,但其最大问题是因检测的准确性受诸多因素影响致实验差异性大 目前尚缺乏统一的Ki-67检测和评估的方案 目前临床根据危险度评估预后并选择方案 临床上综合运用多项临床病理学参数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类,包括年龄、腋窝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类分级、浸润程度、激素受体情况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等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多种乳腺癌危险性分类评估方案,如St. Gallen标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公示标准、诺丁汉(Nottingham)预后指数和辅助在线(Adjuvant Online)等均综合运用了各种参数 低危险度 淋巴结阴性并具备所有以下特征 pT≤2cm 病理分级为1级 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 无HER2/neu基因过表达或扩增 年龄≥35岁 中危险度: 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中的一项 pT>2cm 病理分级为2-3级 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 HER2/neu基因过表达或扩增 年龄<35岁 淋巴结阳性(1-3个淋巴结受累)和无HER2/neu基因过表达或扩增 高危险度: 淋巴结阳性(1-3个淋巴结受累)和HER2/neu基因过表达或扩增 淋巴结阳性(4个或4个以上淋巴结受累) 术后复发风险评估 (ST Gallen诊疗规范/CBCS指南) 根据不同风险度NCCN 推荐的化疗方案 中危 低危 高危 AC×4→T×4(多西他赛) FEC×3→T×3(多西他赛) TAC×6(同时G-CSF支持) 密集化疗AC-P(2W) CAF×6 CEF×6 TC×4 激素受体状态? 不化疗? CMF×6 AC×4~6 EC×4~6 2010 NCCN Guideline 紫杉类辅助化疗使早期乳腺癌(EBC)患者的 死亡风险一降再降 Peto R on behalf of EBCTCG Meta-analysis 2005-2006. Presented at SABCS 2007 4.3% 32.2% vs. 36.4% p0.00001 相比不化疗,CMF显著降低EBC的10年死亡率 相比CMF,蒽环类显著降低EBC的10年死亡率 4.3% 27.0% vs. 31.3% p0.00003 相比蒽环类,紫杉类显著降低EBC的10年死亡率 5.1% 25.9% vs. 31.0% p0.00001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BCIRG 001研究与GEICAM 9805研究: TAC vs. FAC R 6 x TAC 多西他赛 75 mg/m2 多柔比星 50 mg/m2 环磷酰胺 500 mg/m2 氟尿嘧啶 500 mg/m2 多柔比星 50 mg/m2 环磷酰胺 500 mg/m2 6 x FAC Day 1, every 3 weeks Martín M, et al. N Engl J Med. 2005;352:2302-2313. Martin M et al. Proc ASCO. 2008; 26(No 15S):16s. Abstract 542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