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05李小文(系新生)定量遥感报告演示教学.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5李小文(系新生)定量遥感报告演示教学.ppt

几何光学模型 不久前《遥感学报》要我为我们的一辑专刊写前言,我写道: ? 时届中秋佳节,“明月几时有?”我国古代地理学家一千年前就提出这一问题。二向性反射的几何光学学派的回答是,只有当观察者位于“热点”方向,即背对太阳时,才能看到满月,而且看不到环形山的任何阴影,因而最明亮。 这个回答也许太简单,因为还有大气透明度的问题,日地距离,相干效应,等等,等等。但不可否认,几何光学的回答抓住了问题最核心的本质。同样的原理,我们已成功地应用于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对地遥感,在攀登项目中又成功地推广到热红外,解释非同温像元热辐射的方向性。本期增刊的几篇文章用实测或模拟数据证实了我们温差面积的投影加同温多次散射模型的合理性。 《遥感学报》在此时要我为增刊写前言,我愿祝读者中秋快乐,愿故乡的明月能成为遥感机理研究中国几何光学学派成功的见证。? 当我写这番话时,我以为月亮的朔望,上弦下弦,这些几何光学关系是大家都清楚的。不料好几位地理学的博士、教授怀疑我满月即热点的提法。经过热烈讨论,我才弄清楚他们把新月当作月食了。再深入问,为什么满月不总有月食?这复杂一些,牵涉到地球的锥形阴影和满月的“热点宽度”,但仍然是一个几何光学问题。 这里虽然以介绍几何光学模型为主,但并不排斥其他的模型或学派,古话说,“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讲多样性的互补与综合,或英语里的 synergic. 说到珠联璧合,时髦的读者也许会想到珍珠项链什么的,92年版“常用成语词典”解释为:“指珍珠串在一起,美玉合在一块儿,比喻…” 这是望文生义,也不算错。但其实语出汉书:“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讲的是两种罕见的天文地理现象。 几何光学模型 日月同辉不稀罕,在上弦月、下弦月时,太阳—地球—月亮成直角,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但日月合璧就难得一见了。日月合璧指的是太阳和月亮重叠在一起,而又不是日食——它们一道放射光华。有人也许认为这种罕见现象是对几何光学模型的挑战。但其实我相信只有几何光学模型(加上大气分层模型)才能解释这种目前据说只能在东南沿海十月朔日、天朗气清时才能看到的日月同升现象。不过要验证这种解释就比较困难,需要在指定时刻,指定地点,测太阳/月亮的直射光谱,放探空气球,但也不是办不到的。 几何光学模型 草色遥看近却无 3.2 尺度效应 为什么我们跑那么大老远到卫星上观察地球表面,反而比我们在地上“眼见为实”竟然还有优势呢?这里牵涉到一个尺度问题。 不同的自然现象有不同的最佳观测距离和尺度,并不一定是距离越近越好,观测越细微越好。18世纪英国斯威夫特用一个例子形象地说明这一点。他假定从非常近的距离,用很高的分辨率来看一个美女。观察者在这位美女的脸上从一个毛孔观察到另一个毛孔,辛苦观测的结果和整体的“美”全不相干。我国古代学者更早几百年也认识到了这个观察尺度和距离的问题。他们以庐山为例:在山里实地积累的大量观察,“远近高低各不同”,对认识庐山的全貌却很少有所帮助。这并不是否定系统的高精度的实地观测,而是说明需要适当的距离和比例尺,才能有效、完整地观察。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东坡论尺度效应 尽管人们早就认识到这种最佳观测距离的必要性,甚至幻想从外层空间来取得大地与海洋的图像(“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只是在遥感技术自本世纪60年代蓬勃崛起之后,人类才真正实现了从微观到宏观、从静态到动态对大地进行观测这一飞跃,实现了对很多大规模自然现象的预测和预报,开始了人类认识自己生存环境的新纪元。正因如此,在这里我们主要着重在航天遥感像元这一尺度上讨论定量遥感的机理。 对海岸线长度的测量问题是地学描述中尺度效应最典型的例子。对这一测量值尺度效应的研究,在70年代中期启发形成了分形理论和分数维这样全新的数学概念,并进而发展成为分形几何。遥感科学中尺度效应的研究更为困难,在陆地遥感中,不同地物光学性质的尺度效应很少得到研究,分形几何的应用几乎没有超出计算机模拟的范围。 二十年前,普遍流行一个误解,就是:如果象元内所有元素都是各向同性的漫反射表面,则象元一定也是漫反射表面。由于已经观察到大量地表象元的非漫反射特性,所以大量研究都致力于表面元素的非漫反射特性。 尺度效应(例1)——象元的漫反射性 A a1(qv) qv a2(qv)=1-a1(qv) A为谷顶部,一个象元大小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几何光学模型说明了象元的非漫反射特性主要是象元尺度上地表的三维结构决定的,从而奠定了李小文—Strahler几何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