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修改新急护绪论1培训课件.ppt
;学习的要求;2001年美国五角大楼 9、11事件;2004年吉林市中百商厦火灾造成54人死亡,68人受伤;恶性交通事故;2003年席卷世界的SARS;2008年我国汶川特大地震遇难人数达68,683人,失踪18,404人,受伤360,358人;矿难遇难者家属无言的伤痛; 以上都发生了什么……?
在哪里?
有伤员吗?
我们医务人员该怎么办呢?
生活中还有……
突然房屋倒塌
游泳时还会发生?
聚餐时或开会时突然有人晕倒了…
歌舞厅突然起火了…等等,等等 你该怎么办呢?;第一章 绪论;一、急诊(救)医学的历史;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急诊科脱离门诊部的管理而成为独立的临床学科
90年代中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等级医院评审中,对急诊科有明确的规定:
24小时医疗服务,有设备齐全的诊室,抢救室、清创室、隔离室、监护室和观察区。具备心肺复苏、呼衰、各类休克、中毒等急危重症的处理能力,能进行除颤、人工呼吸机、床旁血4流动力学监测等操作。由此推动了急诊科设备的更新和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急诊(救)医学的未来发展;二、急救医学的概念;▲关于“急诊医学”概念的探讨;★“急救医学”的误区;★急诊、急救、急救医学都属于急救医学的范畴,但他们又有着各自的特点。
急诊——是指医护人员在医院急诊科中对急症患者或伤员采取的紧急检查、诊断和处理的过程。
急救——是指为防止急、危、重患者或伤员而采取的抢救措施。(院内、院外)
急救医学——是研究现场急救、病员转送、医院内急诊科工作、药物学、灾难医学、急诊医学体系管理学和危重症监护等内容的临床独立学科。
;三、急救医学新进展;A、时代的发展更加需要急救医学;B、是急救医学而不是急诊医学;B、是急救医学而不是急诊医学;C、急救医学的特点;2、专业急救机构由城市、地区单一的若干个组织逐步联合协作,形成了城市、地区的专业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社会“大救援”观念正在形成。;3、为国际救援机构创造了条件,因而出现了跨洲越洋距离的急救运输。传统的由医疗卫生部门办“急救”的状况已在发生着急剧的“松动”。急救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抢救现场化,知识普及??必将成为新世纪急救、灾难医学发展的趋势。?;4、社会已较全面充分地评估了现代急救医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从而给予有力的支持,在传统的红十字会员救治活动中,出现了方兴未艾的救援活动的“志愿者”。
5、此伏彼起的灾害事故的增多,使灾害救援医学充实了急救医学的内容,并形成其院外救援医学的特色;6、急救医学的学术内容:以CPR的创立、发展、创伤救护的现场处置的逐步完善。
主要由院外急救(包括灾害医学及医学监护运输)、院内急诊、院内危重症监护医学等学科融合形成,; 由于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有其自己独立的和已形成较规范的学科体系,而院外急救有更广泛和复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因此急救医学的院外部分是现代急救医学的主体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对本学科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D、国际急救医学的两大模式;C、国际急救医学的两大模式;D、我国急救医学的四种模式;不设床位,以院前急救为主要任务的模式(资源共享)
我国大多城市采用—天津、南京、武汉、安徽
由医疗救护中心站及其所属分站与该市若干医院紧密协作的急救模式。
市区急救半径为4.5公里,平均反应时间为10分钟,急救电话120,;依托一所综合性医院的院前急救模式。具有强大的急救医疗支持力量,特点在于院前、院内急救有机地结合,有效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是附属于一家综合医院,拥有现代化的急救仪器设备和救护车,经院外处理后送到附近医院或收入自己的附属医院。
该模式投资少,见效快,有利于迅速发展院前急救事业。; ●建立全市统一的急救通信指挥中心,院前急救由各医院分片出诊的模式。
●由急救指挥中心负责全市急救工作总调度,以若干医院急诊科为区域,按医院专科性质分科负责急救模式。仅此城市使用。
●优点:有效合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
●缺点:本身不具有生命支持能力,质量控制难度大。;急救半径和反应时间要求;E、急救中一些观点和认识;四、急救护理学的范畴;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抢险救灾):灾害事件的紧急救护
战地救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急救护理教育:技术业务培训、急救专业学术活动
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急救专业队伍,以适应急救医学的需要
;五、急救医疗体系;六、救护 “新 ”概念;2、现代救护新概念的产生背景;3、救护 “新 ”概念的内容;“第一反应者”;现 场 救 护;EMSS;急救“生命链”;急救“生命链”的组成;第一环节 ——早期通路(报警);第二环节——早期徒手心肺复苏;第三环节——早期心脏电除颤;;第四环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