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Optimized讲信息神经内分泌(PPT )
一、信息传递是生命活动的重要 内容(本节见参考书第153-164页) 信息交流 2、生物体内部的信息协调 每个生物体都是信息发送源,又是信息接受体。 信息的发送包括: 光、 形体动作、 声、 气味 等等 生物体不仅接受外界环境的信息,用以调整内部的代谢, 动作与行为,而且,生物体内部组织器官之间,亦不断的发出和接受信息,以协调整体的代谢状态——生命活动。 这一讲的主要内容集中在 协调个体内部的生物信息传递过程。 人体协调内部的生物信息过程主要涉及两个系统: 神经系统 协调内、外 内分泌系统 主要协调内部 哺乳动物和其他较为低等的动物亦有这两个系统 二、神经系统在信息传递中的 作用(本节见参考书第164-184页) (2)实际上,人的神经活动,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脑的影响,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 神经元细胞之间联系要比上述协调膝跳反射更复杂一些。 另外,还有几种神经胶质细胞,它们不担负神经传导任务,主要是起着帮助和支持神经元的作用。 神经元神经系统 神经胶质细胞 2、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的细胞结构很特别,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细胞体:含有细胞核的膨大部分,还含有高尔基体、线粒体、尼氏体等。 细胞体的表面膜有接受刺激功能。 (2)树突:短分支的突起。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传入刺激。(3)轴突:每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条轴突,。 轴突可以伸得很长。所以,人的神经元可长达 1 m,鲸的神经元可长达 10 m。 轴突外面常包着充满磷脂的髓鞘。轴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出神经冲动。 (4)突触:轴突的末梢有若干分支,每个分支的末端膨大形成小球状,这是神经元传出神经冲动的终端; 通常,在小球后面,紧紧靠着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或紧紧靠着一个效应细胞(例如肌肉细胞或腺细胞)的细胞膜。 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静息电位 神经元在静息状态时,即未接受刺激,未发生神经冲动时,细胞膜内积聚负电荷,细胞膜外积聚着正电荷,膜内外存在着-70 mV 电位差。 造成静息电位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存在 Na+,K+—ATP 泵,这是一个具有 ATP 水解酶活性的蛋白质,每水解一个 ATP 分子,可将 3 个 Na+ 泵向膜外,同时将 2 个 K+ 泵向膜内。 (2)动作电位 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透性急剧变化,大量正离子(主要是 Na+)由膜外流向膜内,使膜两侧电位从 -70 mV , 一下子跳到 +35mV,这就是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意味神经冲动的产生。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播具有以下特点: “全或无”:刺激强度不够,不产生动作电位,刺激达到或超过有效强度(阈值),动作电位恒定为 +35 mV。 快速产生与传播:动作电位的产生很快,大约仅需 1 ms 时间。 动作电位一经产生,很快从刺激点向两侧传播,传播速度可达 100 m/S。 不应期:产生动作电位需 1 ms再加上恢复到原来静息电位状态 3-5ms所以在一个刺激作用后,直至恢复到静息电位状态,总共 4-6ms 这段时间内,神经细胞对新的刺激无反应,称为不应期。 (3)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导 神经冲动沿着轴突, 基本上都是按照引起邻段发生动作电位方式向远端传播,到了突触的地方,如何跨越两层细胞膜之间的空隙,传向后一个细胞? 跨越细胞间隙传导神经冲动的两种方式: 电突触 化学突触 间隙 2 nm 20 nm 传导 电位 神经递质 逆向 可以 不可以 仍以引起后面的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方式,使神经冲动传播下去,这种情况下的突触称为电突触。电突触的前后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导数常用公式及练习题(必威体育精装版最全) .pdf
- DB32_T 3706-2019 住宅装饰装修质量规范(江苏省).pdf
- 冰雪运动知识竞赛100题(含答案).pdf VIP
- 姓氏笔画排序表.pdf VIP
- 苗木成活率保证措施.pdf VIP
- (正式版)D-Z-T 0452.2-2023 稀土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铝、铁、钙、镁、钾、钠、钛、锰、磷及15个稀土元素含量测定 混合酸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docx VIP
- 《国家公务员制度》(舒放)第4章.pptx VIP
- 中产车市洞察报告(2024版)-2024-07-市场解读.docx VIP
- 分布式光伏屋顶调查表.pdf VIP
- 优秀获奖感言.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