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的生物化学2009级医学学班_朱飞舟教程.ppt

肝的生物化学2009级医学学班_朱飞舟教程.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胆红素空间结构示意图 胆红素的特有结构赋予其亲脂疏水的性质, 易自由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 体内的铁卟啉化合物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 正常人每天可生成250~350mg胆红素,其中约80%以上来自衰老红细胞破坏所释放的血红蛋白的分解。 一、胆红素主要源于血红素的降解 (一)胆红素主要源于衰老红细胞的破坏 (二)胆红素的生成 肝、脾、骨髓等单核吞噬细胞微粒体与胞液中。 过程: 血红蛋白 血红素+珠蛋白 氨基酸 胆红素 部位: 胆红素的生成过程: 二、血液中胆红素的运输 一方面增加了胆红素的水溶性,提高了血浆对胆红素的运输能力; 另一方面限制了它自由通透各种细胞膜,避免了它对组织细胞造成的毒性,起到暂时性的解毒作用。 运输形式:胆红素-清蛋白复合体 意义: 竞争结合剂:如磺胺药、水杨酸、胆汁酸等。 三、胆红素在肝细胞中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并泌入胆小管 (一)游离胆红素可渗透肝细胞膜而被摄取 (二)胆红素在内质网结合葡糖醛酸生成水溶性结合胆红素 胆红素葡糖醛酸一酯 + UDP -葡糖醛酸 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胆红素葡糖醛酸二酯 + UDP 胆红素 + UDP -葡糖醛酸 胆红素葡糖醛酸一酯 + UDP 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葡糖醛酸胆红素的生成: 胆红素葡糖醛酸二酯的结构: 两种胆红素理化性质的比较 理化性质 未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同义名称 间接胆红素、游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肝胆红素 与葡糖醛酸结合 未结合 结合 水溶性 小 大 脂溶性 大 小 透过细胞膜的能力及毒性 大 小 能否透过肾小球随尿排出 不能 能 与重氮试剂反应 间接阳性 直接阳性 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分泌至胆小管,再随胆汁排入肠道,是肝脏代谢胆红素的限速步骤。 胆红素排泄一旦发生障碍,结合胆红素就可返流入血。 (三)肝细胞向胆小管分泌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胆素原 肠 菌 葡糖醛酸 还原 胆素 氧化 (一)胆素原生成过程: 游离胆红素 四、胆红素在肠道内转化为胆素原和胆素 (二)少量胆素原可被肠粘膜重吸收,进入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肠道中有少量的胆素原可被肠粘膜细胞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bilinogen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胆素原的肠肝循环的概念: 胆素原肠肝循环的过程 五、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 正常血清胆红素浓度:3.4~17.1μmol/L(0.2~1mg/dl)。 4/5为游离胆红素,其余为结合胆红素。 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体内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及排泄能力下降等因素引起血浆胆红素含量的增多。 (一)正常人胆红素的生成与排泄维持动态平衡 (二)黄疸依据病因有溶血性、肝细胞性和阻塞性之分 胆红素为橙黄色物质,过量的胆红素可扩散进入组织造成组织黄染,这一体征称为黄疸(jaundice)。 当血浆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2mg/dl)时,肉眼可见皮肤、粘膜及巩膜等组织黄染,临床上称为显性黄疸。 若血浆胆红素升高不明显,在1~2mg/dl之间时,肉眼观察不到皮肤与巩膜等黄染现象,称为隐性黄疸(jaundice occult)。 临床上常根据黄疸发病的原因不同,简单的将黄疸分为三类: 溶血性黄疸 (hemolytic jaundice) 肝细胞性黄疸(hepatocellular jaundice) 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 1.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hemolytic jaundice),又称为肝前性黄疸(prehepatic jaundice)。 属于高未结合型胆红素血症。 此类黄疸是由于红细胞的大量破坏,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产生胆红素过多,超过了肝细胞摄取、转化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造成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显著增高所致。 2.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hepatocellular jaundice) 又称为肝原性黄疸(hepatic jaundice)。 由于肝细胞功能受损,造成其摄取、转化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降低所致的黄疸。 3.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又称为肝后性黄疸(posthepatic jaundice)。 此类黄疸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系统阻塞,胆汁排泄障碍所致。 各型黄疸的比较 肝细胞的胞液与内质网中含有多种水解酶类,主要有酯酶(esterases)、酰胺酶(amidase)和糖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