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与界面化学1节.ppt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胶体科学:是研究微观不均相体系的科学,凡是固、液、气相中含有固、液、气微粒的体系(气-气体系除外),均属胶体科学研究的范围,微粒的大小在1nm至100nm以至1000nm之间。 2.界面化学:是研究物质在多相体系中表面(或界面)的特征和在表面发生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及其规律。 3.界面:是物质相与相之间交界的区域,其中把气液、气固界面成为表面。 4.胶体:一种尺寸在1-100nm以至1000nm的分散体,它既不是大块固体,又不是分子分散的液体,而是具有两相的为不均匀的分散体系。 5.表面和胶体现象实例:a.作为胶体或表面活性材料而制造的产品。b.表面和胶体现象的直接应用。c.天然和合成材料的纯化和改进的用途。d.生理应用 6.胶体的特点:A.最大比表面:比表面是指单位体积物体所具有的表面积,即1cm3物体分散后所具有的面积m2/cm3。有时比表面积指单位质量物体所具有的表面积,即m2/g. B.最强烈的尺寸效应(物质类型的尺寸依赖性)。 7.胶体结构(或类型):A.胶体:对不同的分散体系,取决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性质。B.缔合胶体:由许多分子聚集或联合组成,在动力学和热力学的驱动力下缔合,产生体系可能是分子溶液和真正的胶体体系。C.亲液胶体:容易与水形成胶体的溶液。D.网状胶体:两种互相贯穿的网状物组成,很难准确说明哪一个是分散相,哪一个是连续相。 8.简单胶体:只含某类特定的分散相和连续相的胶体;复杂或复合胶体:含多类胶体,如溶胶、乳液、缔合胶体、大分子物质和连续相。 9.凝结物:胶体粒子的聚集体,具有相对紧密的结构形成,是由于胶体体系不能保持它的分散状态所引起的。凝结作用:形成凝结物的过程。 10.分层:从连续相中将凝结物或絮凝物分离,其中聚集体的密度要小于连续相。 11.絮凝物:少量胶体粒子的聚集物,与凝结物相似,但通常具有相当疏散开放的结构,絮凝物有时候是可逆的 ,用最小限度的能量使其恢复到分散状态。 12.胶体的分类: A.Ostwald分类法,按尺寸分: 类型 粒子大小 特征 粗分散(悬液、乳液) 100nm 不能穿过滤纸,无扩散能力,不能穿过渗析膜,在显微镜下可见。 胶体分散(溶胶、微乳液) 1-100nm 能穿过滤纸,稍有扩散能力,不能穿过渗析膜,在显微镜下不可见,超显微镜下可分辨。 分子分散 1nm 能穿过滤纸,扩散能力强,能穿过渗析膜,在显微镜及超显微镜下均不可见。 B.Perin和Freundlich分类法: 憎液胶体 亲液胶体 电解质的存在 必要的稳定因素 非必要的稳定因素 对电解质的稳定性 低 很高 聚沉的可逆性 不可逆 可逆 电镜下可见 可见 不可见 粘度 与溶剂差别小 比溶剂大许多 渗透压 小 显著 粒子具有的电荷 固定,不易变 电荷随PH而变 C.热力学分类法: 热力学 聚结过程 典型体系 狭义胶体体系,纳米分散体系 不稳定 不可逆 溶胶、泡沫、悬浮液、乳状液、气溶胶 缔合体系 稳定 可逆 胶束、微乳液 高分子溶液 稳定 可逆 淀粉/水、明胶水、橡胶/己烷等 12.絮凝作用:在胶粒或悬浮体内加入极少量的可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不导致溶胶迅速沉淀,沉淀为疏松的棉絮状。 13.沉降:与分层相似,只是聚集体密度比液体大,而沉积在底部。 14.单分散:所有粒子在胶体体系中有大致相同的尺寸(尺寸分布宽)。 15.凝聚法:将单个原子或分子结合为胶体大小的聚集体,是形成小于10nm颗粒最佳方法。 16.分散体系的凝聚形成法:1)物理法:改变溶剂或温度,可以降低其溶解度,使物体析出。2)化学法:形成不溶化合物。A.还原法:金属溶胶;B.氧化法,C.水解法:金属氯化物;D.复分解法:盐类溶胶。3)利用有序分子组合体法[1.降低形成新相的表面能;2.使已形成的新相不再长大]A.单分子膜法:a.原位生成法:单分子膜下先吸附离子然后生成微粒;b.吸附法:单分子膜下吸附溶液中已形成的亲水颗粒;c.混合膜法:在低表面压时,使憎水颗粒钻到单分子膜中。B.反胶束法:在反胶束中进行各种形成微粒的反应。C.泡囊法:将颗粒放在溶剂中,采用涂层法,使球形双分子膜变成平面双分子膜,而纳米颗粒则在夹层中有序排列。D.自组装:改变PH值与电荷等,使附着在基底上的分子与溶液中的分子或颗粒相吸。 17.从溶液中析出颗粒分两个阶段:1)形成晶核阶段;2)晶核成长阶段 18.过饱和度:浓度与溶解度之间的差异,溶解度越小,越容易形成胶体。 19.新相形成的热力学: 在某一过饱和度时,有一对应得临界半径,此时△ G最大,达到此半径时,晶核就析出。 20.分散体系的分散形成法:1)机械法:研磨、球磨、振动磨、胶体磨、空气磨。磨时加入分散剂和稳定剂;2)电分散法:将需分散金属制成两个电极,浸在冷的分散介质中,调节电解池中电解质的浓度,电压和电极间距离可以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