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鉴别诊断课件篇.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殊类型:恶性贫血 系由于胃粘膜萎缩、内因子缺乏,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多见于老年人,具有遗传倾向,且与自身免疫有关,西方国家的发病率较高。 90%的恶性贫血患者可有抗壁细胞抗体,也可有抗内因子抗体和抗内因子-B12复合物抗体。 * 巨幼贫的诊断 三系减少,大细胞性贫血,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 原位溶血:胆红素、LDH 骨髓象 叶酸、VitB12定量 诊断性治疗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 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高度异质性克隆性疾病,以一系或多系血细胞病态造血及无效造血,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 FAB分型: WHO分型 RA RCUD(RA、RN、RT) RAS RARS RCMD RAEB RAEB-1 RAEB-2 RAEB-T MDS-U CMML 5q- * MDS维也纳诊断标准 必要标准 1、持续(≥6个月)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Hb<110g/L;中性粒细胞<1.5×109/L;PLT<100×109/L)。 2、排除其他可以导致血细胞减少或发育异常的造血及非造血系统疾患。 确定标准 1、病态造血:骨髓涂片红系、粒系、巨核系中任一系至少达10%;环状铁粒幼细胞>15%。 2、原始细胞:骨髓涂片中达5-19%。 3、典型染色体异常:常规核型分析或FISH。 辅助标准:用于符合必要标准,但未达到确定标准,但临床呈典型MDS表现者,如输血依赖的大细胞性贫血。 1、流式细胞术:红细胞系或/和髓系存在单克隆细胞群。 2、单克隆细胞群存在明确的分子学标志 3、骨髓或/和循环中祖细胞显著和持久减少。 * 慢性肝脏疾病导致贫血: 可能的原因: 1.肝脏是多种造血原料的储备场所和多种蛋白质、脂类的合成池 2.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出血机率增加 3.脾大、脾功能亢进,红细胞破坏增多 4.血浆容量增加,血液稀释 * 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贫血: 可能机制: 1.红细胞生成减少: EPO分泌不足 造血物质缺乏 血清中某种物质抑制造血 2.红细胞破坏增加 红细胞寿命缩短 失血 诊断要点: 1.慢性肾脏病史,肾功能不全的症状、体征、化验 2.有与肾功能不全程度相同的贫血 3.EPO减少 * 内分泌疾病导致贫血 甲状腺功能低下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旁腺功能亢进 垂体功能减退 性腺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 贫血的诊断 贫血 小细胞性贫血 叶酸、B12 缺铁贫 正常/增高 慢性病贫血 铁粒幼贫血 地中海贫血 正细胞性贫血 Rc正常 Rc增高 溶贫 Rc降低 再障 大细胞性贫血 MDS 肝性贫血 酒精性贫血 某些溶贫 慢性肾功能衰竭 甲状腺功能低下 维生素C缺乏 降低 降低 巨幼贫 正常/增高 铁蛋白 * 慢性病贫血 慢性病贫血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 (1)红细胞寿命缩短 (2)骨髓对贫血的代偿不足。各种细胞因子的干扰导致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不足, 骨髓对EPO敏感性降低 (3)铁平衡失调: 近年的研究证实, 一种由25个氨基酸组成的铁调节蛋白(hepcidin)可能在铁转移通路中起重要作用。在慢性病贫血时, hepcidin的表达增多,可减少十二指肠铁的吸收和阻止巨噬细胞铁的释放。 * 慢性病贫血 实验室检查: (1)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计数常减少。 (2)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均低于正常 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低于正常 血清铁蛋白增高 (3)骨髓中红系细胞可有轻度的代偿增生, 铁染色示铁粒幼细胞减少而细胞外及巨噬细胞内的贮存铁增多。 * 慢性病贫血 诊断依据 (1)伴有基础疾病。 (2)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均低于正常、转铁蛋白饱和度在16%~30%之间。血清铁蛋白增高 (4)骨髓铁染色 * 正细胞性贫血 再障 部分溶贫 失血 * 再障概述 再障定义: 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髓干细胞和(或)造血微环境损伤,以致红髓向心性萎缩,被脂肪髓代替,外周血中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疾病。骨髓中无恶性细胞,无纤维组织增生。 发病率 我国0.74/10万 西方老年人为主,东方青壮年为主 * 再障的发病机制 1 种子学说 2 土壤学说 3 免疫学说 * 再障的发病机制—免疫机制 蛋白质合成 细胞凋亡 * 再障的临床表现 贫血:中至重度 感染:粒细胞减少,细菌感染常见,发热 出血:全身各脏器均可出现, 皮肤粘膜最常见 严重者可发生内脏出血 颅内出血是主要死亡原因 无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 再障的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网织红细胞

文档评论(0)

精选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