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黄疸名称.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因黄疸名称

第四章:肝胆病证 第二节:黄疸 复习胁痛 1、胁痛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2、造成胁痛的病因有哪些及其病理机制是什么? 3、辨胁痛的病理性质? 4、胁痛的治疗大法?及根据病理性质不同有何区别? 5、胁痛的证、治、方、药? 6、治疗胁痛在用药上应注意哪些方面? 加减: 1、如胁痛较甚,可加柴胡、郁金、川楝子、延胡索等疏肝理气止痛; 2、如热毒内盛,心烦懊憹,可加黄连、龙胆草,以增强清热解毒作用; 3、如恶心呕吐,可加陈皮、竹如、半夏和胃止呕。 2、湿重于热证 主证:身目俱黄,黄色不及前者鲜明, 兼证:头重身困 胸院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 大便搪垢。 舌脉: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证机概要:湿遏热伏 困胆中焦,胆汁不循常道。 治法: 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 代表方: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二方比较,前者作用在于利湿退黄,使湿从小便中去;后者作用在于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是湿热并治的方剂。 常用药:霍香、白寇仁、陈皮芳香化浊,行气悦脾;茵陈、车前子、茯苓、苡仁、黄芩、连翘利湿清热退黄。 加减:如湿阻气机,胸腹痞胀,呕恶纳差等症较著,可加入苍术、厚朴、半夏,以健脾燥湿,行气和胃。 本证湿重于热,湿为阴邪,粘腻难解,治法当以利湿化浊运脾为主,佐以清热,不可过于苦寒,以免脾阳受损。如治疗失当,迁延日久,则易转为阴黄。如邪郁肌表,寒热头痛,先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疏表清热,利湿退黄,常用药如麻黄、霍香疏表化湿,连翘、赤小豆、生梓白皮清热利湿解毒,甘草和中。 3.胆腑郁热证 主证:身目发黄,黄色鲜明,上腹、右胁胀闷疼痛,牵引肩背, 兼证:身热不退,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吐呃逆,尿黄赤,大便秘, 舌脉;苔黄舌红,脉弦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砂石郁滞,脾胃不和,肝胆失疏。 治法:疏肝泄热,利胆退黄。 代表方:大柴胡汤加减。本方有疏肝利胆,通腑泄热的作用,适用于肝胆失和,胃腑结热之证。 常用药: 柴胡、黄苓、半夏和解少阳,和胃降逆;大黄、枳实通腑泄热;郁金、佛手、陈皮、山楂疏肝利胆退黄;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加减: 若砂石阻滞,可加金钱草、海金沙、玄明粉利胆化石; 恶心呕逆明显,加厚朴、竹茹、陈皮和胃降逆。 4.疫毒炽盛证(急黄) 主证: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其色如金, 兼证:皮肤瘙痒,高热口渴,胁痛腹满,神昏譫语,烦燥抽搐,或见溺血、便血,或肌肤瘀斑, 舌脉: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或数。 证机概要:湿热疫毒炽盛,深入营血,内陷心肝。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代表方:《千金》犀角散加味。本方功能清热退黄 凉营解毒,适用于湿热疫毒所致的 黄疸。 常用药: 角(用水牛角代)、黄连、栀子、大黄、板蓝根、生地、玄参、丹皮清热凉解毒;茵陈、土茯苓利湿清热退黄。 加减: 1、如神昏谵语,加服安宫牛黄丸以凉开透窍; 2、如动风抽搐者,加用钩藤、石决明。另服羚角粉或紫雪丹,以熄风止痉; 3、如纽血、便血、肌肤瘀斑重者,可加黑地榆、侧柏叶、紫草、茜根炭等凉血止血; 4、如腹大有水,小便短少不利,可加马鞭草、木通、白茅根、车前子,并另吞琥珀、蟋蟀、沉香粉, 以通利小便。 (二 )阴黄 1.寒湿阻遏证 主证: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 兼证:腕腹痞胀,纳谷减少,大便不实,神疲畏寒,口淡不渴, 舌脉: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 证机概要:中阳不振,寒湿滞留,肝胆失于疏泄。 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代表方:茵陈术附汤加减。本方温化寒湿,用于寒湿阻滞之阴黄。 常用药:附子、白术、干姜,温中健脾化湿;茵陈、茯苓、泽泻、猪苓,利湿退黄。若脘腹胀满,胸闷、呕恶显著,可加苍术、厚朴、半夏、陈皮,以健脾燥湿,行气和胃;。 ? *第*页 * 中医内科学 概述: 概念 文献摘要 讨论范围 病因病机: 病因 病机 (小结) 诊查要点:诊断依据 类证鉴别 相 关检查 辨证论治:诊断要点 治疗原则 预防调护 : 结语: 临证备要: 目录 分证论治 一、定义: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概述】 二、文献摘要: 1、病名和症状表现:首见于《内经》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溺黄赤,安卧者, 黄疸, ……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病诊尺》说:“身痛面色微黄, 齿垢黄, 爪甲上黄, 黄疸也。 2、分类: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 《圣济总录》《诸病源候论》提到“急黄”危重证候。 元·罗天益在《卫生宝鉴》分为阳黄与阴黄 3、病机:《景岳全书·黄疸》初步认识到黄疸的发生与胆液外泄有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