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科护理进展 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脊柱骨科护理进展 课件

术前准备 一般准备: ①术前备皮。 ②常规配血800 ml。 ③完善各项检查。 ④术前常规禁食、禁饮、戒烟,练习床上大小便。 ⑤为预防感染,术前一日给予有效抗生素。 特殊训练: 床上肢体功能锻炼 呼吸功能锻炼 唤醒试验练习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颈围的佩戴训练 护 理 1.术前适应性训练。 2.手术后床边备气管切开包 3.给予吸氧、心电监护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呼吸、颈部有无肿胀、引流 观察有无喉上及喉返神经损伤的迹象 喉上神经为迷走神经的分支(颈部),从结状带发生,沿颈内动脉与咽侧壁之间下降,在舌骨大角处分为内外两支,内支伴喉上动脉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司声门裂以上的喉黏膜感觉,属感觉神经,损伤后患者喉黏膜感觉丧失,可发生误咽而引起呛咳。 喉返神经损伤引起声带肌麻痹而出现声音嘶哑。 促进病人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搬运 体位 1.取合适的体位 2 颈部制动:佩戴颈围 3 观察病人躯体活动及感觉 4 加强功能锻炼 并发症护理 并发症 颈部血肿 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 脑脊液漏 人工颈椎 间盘滑脱 肺部感染 脊髓神经根受损 肺部感染 深呼吸训练 雾化吸入 定时翻身拍背 颈部血肿 人工颈椎间盘滑脱 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 脑脊液漏 什么是脊柱非融合技术? 什么是棘突间支持系统WALLIS? 一种治疗腰椎疾病的非融合动态稳定系统,可以保留被固定节段的活动性、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同时维持节段稳定性、促进退变椎间盘的恢复,并通过保留手术节段脊柱运动功能而保护相邻节段椎间盘。? 正常腰椎 腰椎间盘突出症 1.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内固定系统 WALLIS 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内固定植入物? 一个棘间垫 两条捆绑带 两个锁扣 两个钛金属圆环 手术过程中,将棘间垫放置在病变节段的两个棘突之间,两个锁扣则用于把捆绑带固定到棘间垫上。当锁扣被放置到正确位置以后,拉紧绕过相邻棘突的两条捆绑带,再将两个卡环固定在捆绑带上即可。 手术 ? 对于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医生通常是首先将压迫神经根的椎间盘突出部分切除,以解除下肢的疼痛。 ? 随后,再通过植入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内固定植入物来减轻或消除患者由于脊柱失稳所导致的下腰痛。 ? 对于椎管狭窄的患者,医生则首先将椎管的容积扩大,为神经组织提供足够的容纳空间,然后再利用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内固定 植入物固定相应的脊柱节段,减缓固定节段的退变进程,从而避免椎管狭窄的再次发生。 ? 男,19y,L4/5椎间盘突出,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Wallis术前术后 手术前 手术后 优势 Wallis在国外已应用二十余年,该术式与传统融合术式相比不仅保留了病变节段运动功能,也从而对相邻节段的退变起到长期保护作用。且对于因各种原因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由于该术式采用非融合方法,这样就为患者保留了二次手术的机会。 ??? 该术式与传统融合术式相比还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 2. DYNESIS弹性脊柱内固定系统 是一种新的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的后路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可维持或恢复腰椎节段间正常运动和矢状面线,对邻近节段无不利影响,近年来逐渐受到提倡,欧美应用较普遍。 由钛合金椎弓根螺钉、聚酯索、聚碳酸盐材质的圆柱形弹性管组成的动态中和固定系统。 女,35y,L4/5椎间盘突出,DYNESIS弹性脊柱内固定系统植入手术 手术后 手术前 3.微创治疗 腰间盘髓核显微摘除术 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ED)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优点: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又能最大限度保持腰椎的力学稳定性。 历史回顾 1964年Smith应用木瓜凝乳蛋白酶 1969年Sussman应用胶原酶 1975年日本Hijikata首先开展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LD) 1986年Ascher开始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 1982年瑞士Schreiber侧路椎间盘镜系统(AMD) 1997年Foley和Smith研制出MED MED(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我院MED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2000-2008,购买并开始临床应用 221例,初步进入应用 第二阶段:2008-2009,较少 8例:出现首例损伤马尾神经 第三阶段:2009至今,恢复临床应用 356例:操作方便,适应症放宽 临床资料 326例、357个间隙(2006.4-2012.10) 男182例, 女144例, 平均43 岁(16-71岁)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