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能量输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据图分析食物链中甲营养级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和物质循环 [必威体育精装版考纲]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考点突破 能力培养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温故串知 重温教材 夯实基础 一、能量流动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传递、 和散失的过程。 2.流动的过程 输入 转化 (1)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甲: 乙: m 丙: 丁: , 戊: n (2)生态系统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3)能量输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 。 (4)据图分析食物链中甲营养级能量的去向 ①通过自身 以 的形式散失。 ②被 同化。 ③残枝败叶、遗体残骸等被 分解。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呼吸作用 分解者 太阳能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热能 下一营养级 分解者 3.特点 (1) :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 ,也不可 。 (2)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传递效率大约为 。 4.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 ,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 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单向流动 逆转 循环流动 逐级递减 10%~20% 人工生态系统 能量流动 二、物质循环 1.概念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 等元素。 (2)循环过程:无机环境与 之间。 (3)范围:整个生物圈。 2.碳循环过程 (1)循环途径 C、H、O、N、P、S 生物群落 (2)循环形式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形式循环。 3.特点: 、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CO2 全球性 考点突破·悟法提能 核心归纳 重点突破 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分析 考点一 1.能量流动的分析 剖析考点 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能量流动特点 热能 形式 细胞呼吸 相关生理过程 能量的 散失 有机物;沿食物链和食物网 传递形式传递渠道 能量的传递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总能量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相关生理过程 能量 输入 光能 源头 生产者 起点 2.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 (2)能量去向: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 ②定量定时: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d.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这部分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 3.能量流动特点及原因分析 (1)单向流动 ①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 ②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 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的部分。 4.能量传递效率及应用 (1)确定食物链中的营养关系。按能量传递效率为20%计算,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差值在5倍左右,若能量差值远比5倍小,则应位于同一营养级。 (2)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 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c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量 C.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D.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是包含在c中的 D 误区1 误认为摄入量是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走出误区 点拨: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是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生态系统中同化量和摄入量不同: ①同化量为每一营养级通过摄食并转化成自身有机物的能量,摄入量是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②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实际上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未被利用的那部分能量。 误区3 误认为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相同 点拨:①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 ②能量利用效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误区4 误认为任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