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陆域生态系是以碎屑detritus.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8陆域生态系是以碎屑detritus

Ecology 2000 Chap.10 Energy flow in Ecosystems 鄭先祐 製作 Ecology 2000 Energy flow in Ecosystems 10.1 植物靠光合作用來 assimilate 能量。 10.2 於不同的棲息地和成長型測定植物生產量的方法。 10.3 隨著光度、溫度、和水份與營養量的變動,光合作用速率也會變動。 10.4 陸域和水域生態體系的生產力,受到不同的生態因素之影響。 10.5 「生態效率」(efficiencies)是食物鏈能量循流的特質。 Energy flow in Ecosystems 10.6 食物鏈各個連結是營養結構的基本單位。 10.7 Assimilation (吸收) 和 production(生產) 效率,決定「生態效率」。 10.8 陸域生態系是以碎屑(detritus)式食物鏈為主。 10.9 能量循流過生態体系的時間? 10.10 能量轉換和累積描述生態體系的結構與功能。 10.11 食物鏈的長度受限於「生態效率」。 10.1 植物靠光合作用來 assimilate 能量。 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粗基礎生產量) net primary production (淨基礎生產量) productivity (生產力) 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10.2 於不同的棲息地和成長型測定植物生產量的方法。 10.3 隨著光度、溫度、和水份與營養量的變動,光合作用速率也會變動。 Fig. 10.5 淨光合作用速率,與葉面溫度和光度的關係。 3種不同的光度。 R :呼吸量 Tc:compensation point 10.4 陸域和水域生態體系的生產力,受到不同的生態因素之影響。 10.5 「生態效率」(efficiencies)是食物鏈能量循流的特質。 10.6 食物鏈各個連結是營養結構的基本單位。 10.7 Assimilation (吸收) 和 production (生產) 效率,決定「生態效率」。 10.7 Assimilation (吸收) 和 production (生產) 效率,決定「生態效率」。 草食動物: 吃種子,可以有60-70%吸收效率。 吃嫩葉,可有高達80%吸收效率。 但一般是30-40%(大象、牛、蚱蜢)。 馬陸(千足虫)吃腐木,其只有15%的吸收效率。 同一種草食動物(mountain hares)對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吸收效率,其對不同營養物質的吸收效率,也各自不同。(Fig. 10-10) 10.7 Assimilation (吸收) 和 production (生產) 效率,決定「生態效率」。 動物質的食物,比植物質的食物,較容易消化。 一般吸收效率約在60%-90%間。 Insectvores(食虫類)的吸收效率約在70-80%。Carnivores(食肉類)則可高達90%。 溫血動物的net production 效率很低。(1-6%) 冷血動物的net production 效率可高達75%。 10.8 陸域生態系是以碎屑(detritus)式食物鏈為主。 於 plankton-dominated 水域體系,草食(掠食)食物鏈比較重要,但在陸域體系,detritus feeders 是佔較大份量。 於溫帶落葉林,草食動物只消耗1.5-2.5%森林的淨生產量,於荒地則耗用12%。 水域的草食動物耗用則是高達60-99%。 10.9 能量循流過生態体系的時間? Residence time , or transit time the longer the residence time, the greater the accumulation of energy Residence time(年) = (biomass貯存的能量) / (淨生產力) 濕熱帶林淨生產力是1,800 g /m2yr 平均生物質量是42,000 g /m2 因此其 residence time = 42,000/1,800 = 23年 落葉的 residence time 落葉的 residence time = (落葉累積量) / (每年的落葉量) 於森林,平均落葉的 turnover time 約在 3個月(濕熱帶) 、1-2年(乾與山區熱帶)、4-16年(美國東南區)、超過100年(溫帶山區和boreal 區)。 10.10 能量轉換和累積描述生態體系的結構與功能。 Minshall (1978) 對水域生態系的研究結果: 大河和湖泊,因為有較大量的浮游植物,所以是以autochthonous 生產為主。 小溪在樹林的遮陰下,主要是allochthonous 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