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概述内容-.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礼仪概述内容-

礼仪概述 鄂伦春族人的熊崇拜礼仪 我国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居住着一批鄂伦春族居民,他们在解放前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然沿袭着一些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熊崇拜。打猎时如果捕到了熊,部族成员要先在一起痛哭一场,再吃熊肉。吃完熊肉后再哭一场,对熊的骨骼等剩余部分实行“天葬”。 评析:鄂伦春族人的这种原始的熊崇拜礼仪习俗,是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说法的一个佐证。 资料来源:马幼莲《现代社交礼仪》北京出版社 2007 第节 即周公礼,是习惯法的规范化,共五礼?吉礼(祭祀礼节)凶礼(悼念、慰问礼节)宾礼(朝聘会同、接见诸侯礼节)军礼(征伐礼节)嘉礼(饮宴婚冠、吉庆活动礼节)《周礼》是一部记载典章制度的古代文献,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共计四十二卷《汉书》有《周官》经六篇、传四篇的记载。东汉马融、郑玄为其作注称《周官礼》,唐代贾公彦作疏始用《周礼》之名。《周官》、《周礼》两名曾通用过一段时间,宋朝以后称为《周礼》。礼记 中庸》里指出王天下有三重焉即、度、考文。意思是说治理天下最重要的三件事情议订礼仪制订法度考订文字规范中国古代在《》中记载有关于婚姻程序的六采(收男家之礼)、问名(问女方生辰)、纳吉(卦问吉否)、纳(缴币立婚约)、请期(择娶吉日)、亲迎(迎妇归家)。两千多年前孔子在《》里已经明确指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吃喝拉撒睡这是连动物每天都必须做的事情即便人类从猿进化成了人这些典型的形而下行为在自然规律的要求下不仅延续下来而且没有本质的变化。“门神”一词最初出现在西汉儒家经典《》之中 其中《丧大记》云君……礼门神也。 汉代已有贴门神的习俗对门神进行描绘记载的是《汉书广川王传》书中曰汉代广川王去疾殿门上贴有古代勇士成庆画像?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其中六艺指的是以“礼”为首的:“礼”()、“乐”(音乐)、“射”(骑射)、“御”(驾车)、“书”(书法)、“数”(数学)教育内容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德主刑辅”的思想突出强调德政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实行德治重礼仪教化方能统一天下。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重人的一生教育使人人心中有个做大丈夫理想。遇到困难、穷苦想正规的致富之法为人处世有个基本的道德底线。孟子说:人有恻隐之心有羞恶之心有辞让之心有是非之心。人为什么有这四种心呢这是人要在年少的时候亲近良师益友学习礼仪。荀子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我国自古就是诚信之邦礼仪之邦孔子和荀子都对诚信有精辟的阐释而且一直影响着我们。荀子说和则一一则多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孔子说和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中国古代文化是礼乐文化,礼在中国古代社会起重要作用。研究中国古文化必须以研究礼乐文化为基础。礼起源于上古时代巫师的祭祀活动产生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夸大神化了的帝王权利,而“三纲五常”则妨碍了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阻挠了人类社会的平等交往。礼仪在这个时期成了窒息人们思想自由的精神枷锁 小资料 我国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的差异 从总体上讲,现代礼仪与我国古代礼仪存在三点差异:一、两者的基础不同。古代礼仪是以封建等级制度为基础的,现代礼仪虽承认身份差异,但更强调人格平等、社会平等,并且以尊重人作为自己的立足点与出发点。二、两者的目标不同。古代礼仪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目的,而现代礼仪则重在追求人际交往的和谐与顺利。三、两者的范围不同。古代礼仪所讲究的是“礼不下庶人”,因而与平民百姓无关,而现代礼仪则适用于任何交际活动的参与者。 资料来源: 金正昆《涉外礼仪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二)礼的发展 礼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以前)。原始的政治礼仪、敬神礼仪、婚姻礼仪等在这个时期已有了雏形,但尚不具备阶级性。 礼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在这个阶段,中国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礼仪与制度,提出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礼仪概念,如“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确立了崇古重礼的文化传统。 礼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前221年)。这一时期学术界百家争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系统地阐述了礼的起源、本质和功能,第一次在理论上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社会等级秩序划分及其意义。 礼的强化时期——秦汉到清末(公元前221年—公元1911年)。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尊神抑人。 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礼仪 ■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