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三讲古今词义异同同义词的辨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讲古今词义异同同义词的辨析

第三講 古今詞義的異同 同義詞辨析 汉语的词汇,除了一部分基本词汇外,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这种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词义的演变。 古今词义异同的几种情况 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参看教材84页) 二、古今词义迥然不同(参看教材84页) 【揭】《说文》:高舉也,從手曷聲。 现代是指把盖合或粘合着的东西分开。但在古代却是“高举”的意思。 《战国策·齐策》:“于是乘其车,揭其剑。” 《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揭”在这些句子中只能理解为“高举”。揭竿而起。有人把成语“昭然若揭”解释为“明白得好象把遮盖着的东西揭开一般”,这就是不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而造成的错误。 【抢】现代是抢夺、抢劫的意思,但在古汉语中,却是“碰撞”的意思: 《战国策·魏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百姓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碰地罢了)今天只有在“呼天抢地”这样的成语里还保留古义。古代也有“撞”这个词,但在早期的古籍中,是“击”的意思,如《韩非子·难一》:“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撞晋平公 【僵】现代汉语中是“僵硬”的意思。在古汉语中,却是“倒下”的意思。《战国策·燕策》:“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阳僵”就是假装倒下 。《汉书·眭弘传》:“今大石自立,僵柳复起,非人力所为。”“僵柳”即枯倒在地的柳树。成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也是说百足虫由于脚多,死了也不会趴下。 【很】 《说文》:不聽從也。 《史记·项羽本纪》:“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庄子·渔父》:“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很;人同于己则可,不同于己,虽善不善,谓之矜。” 【行李】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杜预注:“行李,使人。” 三、古今词义有同有异 古今词义的差别,更为常见的情况是,有些词古义和今义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骤】《说文》:馬疾步也,從馬聚聲。古今都有急速的意思,但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作“骤然”、“突然”讲,而在古代汉语中,则主要用来表示“屡次”: 《楚辞·九歌·湘夫人》:“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骤得”即“多次得到”。 《吕氏春秋·适威》:“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 文侯曰:‘骤战而骤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 ’李克曰:‘骤战则民疲;骤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骤战而骤胜”就是“屡战而屡胜”。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今之‘骤’为暴疾之词,古则为屡然之词。凡《左传》、《国语》言‘骤’者,皆与‘屡’同义。” 【购】《说文》:以財有所求也,從貝冓聲。在“用钱物换取东西”这个基本意义上,古今是相同的。但在现代汉语中,“购”和“买”是同义词,用来指购买商品。古代汉语的“购”,则是“悬赏征求”的意思,购的对象一般不是商品: 《汉书·项籍传》:“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就是指用重金来征求。 古今词义的几种演变 一、词义范围的变化 1、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扩大是指一个词原来概括的范围小,后来概括的范围大。 【響”】聲也從音鄉聲在古代是指回声。 《水经注·江水》:“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里的“响”就是指猿啼的回声。后来词义扩大,“响”演变为指一切物体发出的声响。 【色】这个词,《说文解字》解释为“颜气”,就是说“色”在古代本是指脸上表现出来的气色。 《论语·季氏》:“色思温,貌思恭(脸色考虑温和,容貌考虑庄矜) 《战国策·赵策》:“太后之色少解”,这两例中,“色”都指表情、脸色。在现代汉语中,除成语“谈虎色变”、“巧言令色”、“和颜悦色”等,还保留“脸色”这个意义外,已扩大指各种物体的色彩。 【告诉】古代是专指诉说苦痛或冤屈。 《汉书·成帝纪》:“刑罚不中,众冤失职,驱阙告诉者不绝”,这是指诉说冤屈。 《世说新语·言语》注引《晋阳秋》:“及遭父丧,温峤唁之,尚号叫极哀。既而收涕告诉,有异常童。”这里是指诉说悲痛。在现代汉语中,“告诉”则扩大为把事情说给别人听,使人知道,而不论是愉快的事,还是不愉快的事。 教材85-86页“菜、睡” 2、词义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一个词原来概括的范围大,后来概括的范围小。 【坟”】《方言》:“凡土之高且大者谓之坟。”古代本来指高大的土丘,使用的范围比较广。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沿着那汝水的堤岸,砍伐那树木枝条)这里的“坟”指高大的堤岸 《楚辞·哀郢》:“登大坟而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这里的“坟”,指水中高起的土丘。在现代汉语中,“坟”的词义则缩小为专指用土堆起来的坟墓。 【子】李陽冰曰:“子在襁緥中足併也。”古代本来是“孩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