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关于文学思维论
文学的思维方式
一、文学思维与形象思维:
文学的思维方式一直是中外文艺理论家、作家和艺术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与创作实践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文学理论史的角度看,关于文学思维方式的论述十分丰富。例如,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体系中的“虚静”说、“感兴”说、“神思”说、“物化”说、“妙悟”说等,都是十分深刻的理论命题。西方传统文论中关于文学思维方式的理论似乎更为系统、更为严整。其中许多与文学思维相关的理论学说在中国近现代的文艺理论界颇有影响,例如,迷狂说、灵感论与天才论、酒神精神说、激情理论、想象与幻想、无意识、白日梦与自由联想理论等,都已被中国现当代文艺理论所借鉴。可以说,深入理解和认识文学思维,是充分解读文学最重要的理论突破口之一。
“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多义词,“文学思维”这一概念更具有极为明显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长期以来,有关文学思维的各种理论一直处于一种或彼此呼应或相互辩驳的探索和争鸣的状态中。在20世纪下半叶,有关文学思维,确切地说,有关形象思维的探索和论争似乎一直没有中断过。其中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论争,第一次大约发生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论争的焦点问题主要是是否存在着一个与抽象思维并立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如何?形象思维是否能作为艺术创作的特殊规律看待?论争的最后阶段,“形象思维”在口诛笔伐的大批判声浪中变成了文艺理论上的一个“禁忌语”。据钱钟书先生研究,“在西欧的文艺理论和哲学著作里,‘形象思维’是一个不经见的名词”,与之相近的则是“想象”和“直觉”。别林斯基首先提出“形象思维”概念的同时也指出了这个概念的矛盾性和局限性。在别林斯基那里,“形象思维”的主要意思是“寓于形象的思维”,“形象”附属于思想,形式从属于内容,艺术作品是可以“通过直观来体会的观念”。20世纪50年代,随着知识界对斯大林时期的全面反思(1953年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上台所作的秘密报告,开始了对斯大林所犯错误的批判),苏联出现了批判形象思维论的潮流。与此同时,中国也掀起了对形象思维的大讨论,明显是对苏联讨论的回应与追随。此后,宣传机构对形象思维论的批判逐渐升级,并出现无限上纲的倾向。有论者甚至公开宣称,形象思维论是一个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实践论”恶毒攻击,形象思维论几乎要就此绝气于意识形态的大棒之下。具有戏剧色彩的是,在形象思维论者噤若寒蝉之时,偏偏正是毛泽东本人明确肯定了“诗要用形象思维”的思想。毛泽东在《和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三次提及形象思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以上随便谈来,都是一些古典。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的方法。”由于他的肯定,有关形象思维的论述又开始大量出现在理论文章中。一种观点是肯定形象思维作为一种思维认识活动的性质,认为形象思维是指文艺工作者在艺术创作中,借形象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一种思维形式,所以艺术形象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形象思维的再现。但另一派学者认为,形象思维不能与逻辑思维相提并论,它充其量只是一种表达思想的艺术方法,根本就算不上具有思维规律的思维方式。
20世纪80年代的论争,虽然基本观点并没有超出50年代,但是论争的积极意义和丰硕成果却是令人欣慰的。随着理论探讨的深入,形象思维作为一种独立的思维规律得到了大多数文论家的肯定。一般而言,人们普遍认为,与抽象思维相比,形象思维至少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点:一、形象思维始终不脱离活生生的感性材料,它总是与事物的感性形象同起伏、共始终,常以形象、典型和意境来显示事物的本质;二、在形象思维过程中,想象、联想和幻想具有突出的意义;三、形象思维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应该充分认识到,文学思维是一种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为一体的综合创新思维。一般来讲,形象思维所特别致力的,是作品题材内容上的生动和丰满;抽象思维所特别致力的,是主题思想的深刻与鲜明。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它们同体异用,异能同功。可以说,作家的创作过程既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又是抽象思维的过程。
许多研究思维与人脑关系的著述认为,作家、艺术家大多是些大脑“右半球”比较发达的人,即所谓“右半球人”,因为作家、艺术家主要以形象思维来从事创作活动,而人脑的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但自相矛盾的是,文学毕竟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家必定是语言天赋甚高的人,而主管人们的说话。阅读、书写的,却偏偏是大脑的“左半球”。从这一角度看,我们是否同样也有充足的理由说,文学家是“左半球人”?一般说来,大多数人的左脑对于语言性信息的处理能力较强,右脑对于非语言性信息的处理能力较强。研究人员正是根据这种差别得出了“左脑在抽象思维方面占优势,而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一章 世界500强最重视员工能力.doc
- 第一章 的设计本质论.doc
- 第一章 五十至七十年代文学的环境.doc
- 第一章 力 物体平衡.doc
- 第一章 秘书活动沿革.doc
- 第一章 诗、骚传统.doc
- 第一章二极管基础知识.doc
- 第一章 静电场全章的的教案-.doc
- 程力冷藏车价格与参数.doc
- 第一章杨恭如个人的资料.doc
- 2024年江西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pdf
- 2025年四川省新高考八省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二)物理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2025年四川省新高考八省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二)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2024年内蒙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 2024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 (一模)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一)化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4年安徽省高考政治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pdf
- (一模)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一)生物试卷(含答案).pdf
- 2024年湖南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 2024年安徽省高考政治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