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地形探讨土家族的文化
103年度地理資源簡報競賽
第24組
目錄 :
土家族:
1.居住位置
2.生活地形
3.交通與橋樑特色
4.生活環境與其建築特色
5.生活環境與其喪禮文化
6.崖葬的歷史與原因
7.崖葬的種類
8.結語
9.土家族未來的延伸探討
土家族族人的居住位置
土家族的生活地形
• 居住 :湘鄂渝黔比鄰地區 ,以武陵東脈和清江流域為中心,
海拔1000-1 500m之間。
• 主要河流:酉水、澧水、清江 、烏江 。
• 氣候:亞熱帶 、雨量充沛 、森林茂密 、山地遼闊、年平均氣
溫13.5°C至17.5°C ,平均雨量1200-1500mm之間。
• 生活地區 :風光秀麗 ,武陵源是世界文化遺產 ,張家界市
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土家族的交通與橋樑特色
• 水路 :由於水準總體低下,交通依靠水路,管道驛路連接州
縣之間,多使用厚板船。
• 陸路:1.早先亦有簡易的山間道路 現在積極開鑿道路與外
界連通。
• 2.依靠人力轉運,使用獨具特色的交通工具,如背夾,背篼,
背桶等。
• 3.除此之外,古代土家族還經常使用“雞公車”,“木板車”
等輪式工具。
• 橋樑 :土家族地區溝壑縱橫,溪河眾多,遠途自可舟車往返,
溪河則需橋樑為渡。為便於溝通外界和流通物資,古代土家
族地區修建了眾多橋樑,如:秀山 (龍鳳鄉客寨橋),石柱
(黃龍橋),酉陽 (蘇家河長廊橋)等 。
土家族的生活環境與其建築特色
• 居住 :山區丘陵地帶,
多見吊腳本樓建房。
所建房屋多為木結構、
小青瓦、花格窗、木欄
扶手、古色古香 。
• 富足人家雕樑畫棟、簷
角高蹺 、石級盤繞,大
有空中樓閣詩情畫意之
意境。
土家族的生活環境與其喪禮文化
• 因居住在山區丘陵地帶,最為特出的傳統葬禮為崖葬 。
• 崖葬出現在分佈在澧水、酉水流域兩水沿岸 。
• 土家先民常年漁獵,在江河活動較多。認為人死後葬在
絕壁上和深洞裡最安全 。
• 武陵山區特定環境和文化傳統,產生了歷史上流行的崖
墓葬 。
土家族的生活環境與其喪禮文化
• 1992年,考古隊員冒著極大的危險進入洞內發掘,發現懸
棺葬全部集中在洞口。
• 洞口高約30米,寬約15米,洞深200多米。洞頂落下的巨大
石頭在洞口形成了一個高臺,人們在臺上以大木柱為樑 ,
上面鋪著木板而建成的“仙人居”。
• 根據現場觀察人骨是用西蘭卡普(土家織錦)包裹起來,
在用絲織帶捆緊後放入葬具的。
• 發掘中共發現隨葬品130多件 ,時間跨越兩晉 、隋、唐、宋、
元幾個不同時代。
崖葬的歷史 :
• 崖葬的習俗在中國古代越 ,巴 ,僚等民族中就已經盛行 。
• 大量研究證明,福建和江西崖葬屬古代百越民族的遺跡,川
南珙縣崖葬屬古代僚族的遺跡 。
• 巴人的遠祖是興起於西北高原黃帝部落,巴族有著豐富的
民族文化,土家族是巴族文明的傳承 。
• 中國目前已發現有戰國,兩漢,南北朝,唐宋,元時期
的棺木 。
土家族崖葬可能的原因 :
• 對長輩的孝敬,認為懸棺的意思為升天 。
• 戰死的士卒、僧侶尚未修行到築塔宣葬的程度、沒有子
孫的老人、遇客死於他鄉 ,用松木制棺置於石洞之中。
• 抗日時期,病菌傳入村裡,死後屍體腐爛,由家人把屍體抬
到鄉村以外的石涯石洞中安葬.
土家族崖葬的種類 :
1. 懸棺
• 在懸崖峭壁上釘樁擱棺匣,其詞源於梁陳間顧野王 “地
仙之宅,半崖有懸棺數千”。
• 將棺木置於崖墩的 ,以巴東的龍船懸棺遺跡最為典型 。
2. 岩罅
• 利用自然岩罅放置棺木 。
• 俗稱為 “箱子崖”、“櫃子崖”、“仙人崖”,均是以
自然崖壁上的洞穴為藏柩之所。
土家族崖葬的種類 :
3.岩槨墓
• 人工在石岩上穿鑿洞穴作為墓室。
• 葬具多為整木挖成,有船形棺、槽式棺、盆形棺、屋形
棺、鬥形棺、箱式棺等。
• 多為二次葬,其中有單人葬,也有群葬,群葬多為先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