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茶具与茶-文化组图-.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茶具与茶-文化组图-

茶具与茶文化 ——中国茶具概览 孙彦春 一、茶具的出现 在茶成为饮料后,与之相配套的茶具开始出现。我国最早饮茶的器具当为陶制的缶,是一种小口大肚的容器,当时的功能既是茶具,又是酒具、食具。公元前206年至8年,西汉王褒《僮约》载:“烹荼尽具,已而盖藏。”是中国茶具史上最早记述茶用器具的史料。但这里所说的茶具泛指烹茶时所使用的器具而非专用茶具。考古发掘则表明,江浙上虞地区出土的一批西汉时期的瓷器,其器型有碗、杯、壶、盏等,被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瓷茶具。二、专用茶具的确定 西汉时期最早的茶具出现以后,茶具在社会的普遍使用还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这个过渡期内,共用茶具专用茶具共存。即有些茶具是饮茶专用的,有些茶具是与食具、酒具共用的。当时,茶虽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饮料。但饮用方式粗犷。对茶的各项功能认识粗浅,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茶文化,三国张揖《广雅》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灸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辅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说明湖北、四川、陕西一带的茶叶,叶老的就和米粥一起制成茶饼。煮饮时,先将其炙烤为红色,碾成末,加葱、姜、橘皮。汤浇后饮用。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载:“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煮。”即两晋南北朝以后,茶是“采叶煮粥”而食的。而皮日休则说:唐以前,“茗饮”,“与夫渝蔬而啜者无异也”。即与煮蔬菜食汤没有什么区别。上述饮茶方式,既可用以解渴,也可用来充饥,其用具可有专用茶具,也可用食具代之。到西晋时期,左思的《娇女诗》有“止为荼荮剧,吹嘘对鼎铄。”等诗句。同时期的杜育《荈赋》则说:“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句中的匏又称瓠,系古代使用的葫芦状的壶,原为酒具。而《茶经》又引《广陵耆老传》载:晋元帝(317-323年)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茶经》还引述西晋八王之乱时,晋惠帝司马衷(290-306年)蒙难,自河南许昌回洛阳,侍从“持瓦盂承茶”。上述记载都说明,汉代以后,一直到唐代,食具与饮具之间无太严格的界限,大部分情况下,两者是共用的。而同为饮具的酒具与茶具,其共用时间更长,但作为陶瓷茶具而言,经过西晋南北朝的发展,到唐代陆羽《茶经》所载20种茶具,表明唐代茶具形制完备,配套齐全,专用茶具已经确立。 东汉·青瓷盏,高9.1厘米、口径17.2厘米。 青釉褐斑羊头壶 高23.8cm,口径10.8cm,底径10.8cm。 三、唐代茶具 唐代的烹茶之法,有代表性的是两种:一是以陆羽为代表的煎茶法;其次是苏廙在《十六汤品》中阐述的点茶法。此外,在民间还有一些介乎煎茶法与点茶法之间的其他方法。随着烹茶方法的不同,所需器具也不一样。总体而论,唐代茶具,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陆羽在《茶经》中开列的28种饮茶器具,是包括地方官吏、文人学士使用的茶具在内的民间饮茶器具;二是在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金银、秘色瓷、琉璃器茶具,为皇室宫廷饮茶器具。 唐·黑釉白斑龙柄瓷执壶,高27厘米。 (一)唐代的民间饮茶器具 在中国饮茶史上,饮茶器具的称谓经历了先后变化、逐步统一的过程。陆羽在《茶经》中,按唐代饮茶全过程的实际,开列出饮茶所需器具有28种,并称之为“茶器”;而将采制茶叶所需的器具,称之为“茶具”。并一直沿袭到北宋,蔡襄在写《茶录》时仍然称饮茶所需器具为“茶器”。到了南宋,审安老人写《茶具图赞》时,才将以往饮茶时所需的茶器改称为茶具,并一直沿用当代。陆羽开列的28种饮茶器具的名称、规格、造型和用途如下: 风炉。陆羽亲自设计,形如古鼎,有三足两耳。“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炉内有床放置炭火。炉身下腹有三个窗孔,用于通风。上有三个支架(格),用来承接煎茶的。炉底有一个洞口,用以通风出灰,其下有一只铁制的灰承,用于承接炭灰。风炉的三个足上,均铸有古文字注脚:一足上铸有“圣唐灭胡明年铸”。一般认为“圣唐灭胡”,是指唐代宗广德元年,即公元763年讨灭“安史之乱”之际,而这一年的“明年”,当指公元764年,这里说的是制造该风炉的年代。一足上铸有“坎上巽下离于中”。按《杂卦》之解,说的是风在下,以兴火;火在上,以助烹,也就是说,煮茶的水放在上面搬内,风从炉底洞口吹入,火在炉腔中燃烧,说的是煎水烹茶的基本原理。一足上铸有“体均五行去百疾”。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此句结合人的腑脏器官,运用生克乘侮理论,说饮茶能使五脏调和,百病消散,指明了茶的药理功能。而炉腹三个窗孔之上,又分别铸有“伊公”、“羹陆”和“氏茶”字样,连起来读成“伊公羹,陆氏茶”。“伊公”指的是商朝初期贤相伊尹,“陆氏”当指陆羽本人。《辞海》引《韩诗外传》日:“伊尹……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这是用鼎作为烹饪器具的最早记录,而陆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