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语与孔子思想的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与孔子思想的研究

《论语》绪论 一、《论语》的命名与由来 《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此书编纂者并非一人,有孔子弟子,也有再传弟子。其编纂始于春秋末年,基本成书于战国初年。由于杂出众手,长近百年,其体例行文不一致处就在所难免了。 二、《论语》的体例 《论语》为语录体。分二十篇,每篇皆用首章两三字命名。一般认为:篇与篇、章与章之间并无内在联系。二十篇中有四篇有较明显的中心问题。即:《乡党第十》集中记载孔子的日常生活,反映其为人。《微子第十八》记载孔子及古圣贤在仕途中的进退出处。《尧曰第二十》除孔子言论外,集中摘录古史之名言,以见儒家治国之道。 三、《论语》的版本 汉时有三种传本: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二十二(多知道、问王二篇)、古论语二十一篇(子张问独立成篇)。西汉末年张禹《张侯论》以鲁论为根据,参齐论而成。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据,作《论语注》,曹魏时何晏据此作《论语集解》。 其重要注本有: 1、《论语注疏》何晏集解,邢丙疏。收在《十三经注疏》中。 2、朱熹《论语集注》,收在《四书集注》中。明清科考依据,影响很大。 3、《论语正义》,清刘宝楠著。集清人研究之大,收在《诸子集成》中。 4、《论语译注》,杨伯峻著。较通俗、发行量较大的本子。 四、《论语》的影响 孔子思想体系简介 第一节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内仁外礼。有人认为是仁,有人认为是礼。 《论语》中“仁”出现109次,“礼”出现75次。孟子学说才是仁学,荀子则为礼学。子曰:“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爱人。”(《》) (《》)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魋 “吾谁欺?欺天乎!”(《子罕》12)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35) 其具体语境,一是发誓(“天厌之”),二是在困境中自慰及慰人(“知我者其天乎”),三是发怒(“欺天乎”) 。 论命。(论语)中孔子说了5次。如: “五十而知天命”(《为政》4) “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10)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宪问》36)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季氏》8)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3) 古人言命,是不能理解宇宙及社会现象的缘故。孔子所言,亦多关于人事。天如有意志,伯牛不应有恶疾。故孟子这样解释: “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孟子·万章上》) 认识论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9)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 (《阳货》9) 孔子也重视思维。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卫灵公》1) 感知与思维还应达成统一。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1) 中庸思想 既是孔子的哲学方法论,也是其最高道德标准。 《说文》“中,正也。” 《尔雅》:“庸,常也。” “过犹不及”(《先进》16)守其标准,不走极端。 不讲原则,即为“乡原,德之贼也。”(《阳货》13) 一定事物的质,总是与它的量联系在一起。要保持其质的相对稳定性,其量就得保留在一定的界限(即“度”)内。 “孔子的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的解释一番。”(《毛泽东书信选集》p141) 第三节 孔子政治思想 向往大同 孔子最高政治理想应是“天下为公”,见《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论语》中孔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25) 孔子对尧、舜、禹极力赞美: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泰伯》19) 子曰:“大哉尧之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